首页 理论教育被冠以安史之乱:以春望瞻仰世态

被冠以安史之乱:以春望瞻仰世态

【摘要】: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乱”。诗以“望”统摄全篇。开篇四句写春望所见所闻: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只有山河依旧;春天已经降临,城中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后四句由望景转向望亲人。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

杜 甫

课文译注

文化文学常识

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至代宗广德元年(763)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朝廷后发动的战争,是同朝廷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乱”。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

艺术特色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杜甫当时将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遂困居长安

诗以“望”统摄全篇。开篇四句写春望所见所闻: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只有山河依旧;春天已经降临,城中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城春”为明媚之景,而“草木深”的“深”却表现出人烟寥落,一片荒芜之状。春花之烂漫,鸟鸣之悦耳,都因这国事家事而让诗人堕泪惊心。诗人于俯仰天地之间,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后四句由望景转向望亲人。诗人把望亲人之情具化为望“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烽火遍地,家信不通,不觉搔首,却顿觉短发稀疏,几不胜簪。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

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