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这一关键句入手,得知作者对中国人的吃是抱着一种反对、一种讽刺的态度。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或事理,但其中也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及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23-10-26
课文译注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kē),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氏。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人称“亚圣”。
2.《孟子》: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3.纵横家:即合纵连横。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景春对“大丈夫”的认识,引出孟子的批驳,指出真正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明了孟子立身处世的态度。
艺术特色
本文采用先树靶子,然后驳斥的写作方法。作者先列出景春的错误观点:“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予以驳斥。
本文中的论证思想较为严密。作者的论证分三层:第一层,提出观点——纵横家不是大丈夫。作者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反问句式明确否定纵横家是大丈夫,观点鲜明。第二层,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证纵横家不是大丈夫。作者用“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进行类比,以妾妇顺着丈夫来类比纵横家顺着君王,指出纵横家的处世原则不过跟妾妇一般罢了。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的鄙视之情。第三层,得出结论——“仁”“礼”“义”才是大丈夫的处世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是大丈夫的典型形象。
文言知识梳理
◆通假字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有关八年级课堂古诗文巩固与提升的文章
我们可以从这一关键句入手,得知作者对中国人的吃是抱着一种反对、一种讽刺的态度。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或事理,但其中也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及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23-10-26
吾人既明孟子人生哲学根据于其性善论,兹再叙其方法论。第一项扩充固有良知良能良知良能,为人类所固有。著者于前章曾云: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即是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由性善而扩充之为尧舜之徒,达则行先王之政,穷则守先王之道。又清代陈澧对于孟子所言“扩充”之义,论之甚精,其言曰:孟子道性善,又言扩充。此外扩充之义,触处皆是。亲亲敬长达之天下,扩充也。......
2023-11-22
孟子之性善论,不徒影响于彼之人生观政治观,并且大有影响于彼之教育哲学。盖孟子既认为一切善端为我性所固有,而不能免为恶者,由于不能尽其才也。(乙)放其良心孟子有由本之喻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孟子既道性善,故彼之教育方针,即主张消极地存养此性,而反对改造,积极地扩充此性,而不认增加。故教育首当求放心,其次存心,而养心,而由心及物,此孟子教育程序之大概也。......
2023-11-22
孟子之行为哲学颇为复杂,兹略举纲要于下。至孟子之伦理学说,注重于普遍之观念,而略于实行之方法。第二项义利孟子定义利为人类行为之反对标准律,一切行为之动机,以义不以利,无许丝毫利己心夹于其间,是即义利分明之说,为孟子行为哲学中之最大特色者也。孟子主性善,故以仁为本质,而道德之法则,即具于其中。第三项对人对己孟子对于处世为人之方法,又示人以对人对己之态度。......
2023-11-22
至孟子亦崇拜尧舜之为人,如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论尧舜处事制物之义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其论尧之让禅于舜,而谓尧荐舜于天,君位非私相授受也。至于舜,则又以中之抽象名称,适用于心性之状态,而更求其切实。舜之人格伟大,古书多有所述,孟子尝为表彰之。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
2023-11-22
诸圣贤中,为孟子最崇拜者,首推文王。其倡性善,谈仁义,言王政,莫不出自文王。实则文王之行学,至孟子始发挥而光大之。《孟子》书讲道统多述文王之德,此明证也。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以此知孟子所言王政,皆文王之政,所谓师文王者在此也。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2023-11-22
而孟子甘于淡泊,守道乐贫,更周游而救世。兹将孟子历游齐、梁、宋、滕诸国,略为考定:孟子游梁之时,当在惠王后元十五年。则孟子至梁,当在是年。史公未考惠王有改元之事,故不得不系孟子至梁于三十五年,致种种不合。《通鉴》既从《竹书》以正其失,而仍从史至魏之年,直至襄王即位,载孟子见梁襄王说,竟似孟子在梁十八年之久,则犹未免袭误耳。至孟子游历之程序,有清一代学者有所考证。......
2023-11-22
孔子之有教无类,亦含有性善之意,要自孟子而其说始大明,故孟子为性善论之宗也。孟子之主性善也审矣。然孟子之言性善,其主旨仅曰:性可以为善,初不在凡性皆善或必善。故孟子性善有三种之解释,如圣人之性是纯全善者,寻常人之性是皆有善者,恶人之性是皆仍有善者。二三岁之孩提知爱其母、敬其兄,普通常人又皆有同情心,在孟子观之,认为性善之绝对铁案,无疑义矣。......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