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渡江送别,长江出峡渡荆门的壮丽景色

渡江送别,长江出峡渡荆门的壮丽景色

【摘要】:二是“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首联平平记叙自己从蜀地沿江而下到达荆门。颔联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象: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长江仿佛流入荒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李 白

课文译注

文化文学常识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送别诗常见意象。

柳: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是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是“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是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泛指送别歌。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南浦:出自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如王维《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艺术特色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首联平平记叙自己从蜀地沿江而下到达荆门。颔联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象: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长江仿佛流入荒野。“随”字,将群山人格化,化静为动,真切地表现了作者人在船上看到群山逐渐远去的场景,给人以流动感。景色的壮阔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年轻诗人的喜悦扑面而来。颈联诗人的视线由低而高,上句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如同天外飞镜,可见水面之平之清澈;然后仰望,天空云气变幻,结成了海市蜃楼奇景,突出天空之高远江岸之辽阔。尾联作者陡然从新奇之景中回过神来——我已经离开蜀地了呀!于是,思乡之情油然而起,不说自己思乡,偏偏说故乡之水对自己留恋不舍,一直万里相送呢,这种从对方落笔的写法,使抒情更显委婉曲折,言有尽而情无穷。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丽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了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