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天晚上8点左右,张岱让人划着小船,自己穿着裘皮衣,拥着火炉,前往湖心亭看雪。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就是一个著名的痴人,他痴迷的不是去湖心亭看雪或者半夜在承天寺溜达,而是痴迷奇形怪状的石头。......
2023-07-26
苏 轼
课文译注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作者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期间。
2.乌台诗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转知湖州。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当时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苏轼终免一死,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于今之县武装部副部长,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发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悠闲自得,豁达恬淡。
文章主旨
本文叙写了作者在一个月色入户的美丽夜晚,寻友夜游、漫步庭下赏月的所见所思,表现了作者赏月时的欣喜,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的胸怀。
艺术特色
本文首先以“月色入户”的“入”字,把月色拟人化;接着,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竹、柏之影喻为水中藻、荇,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月色的清凉明净。全文不事雕琢,一派天然:秋夕未眠,月色撩人,欣然起行,怀民同游,踏月赏景。边赏景边感叹:风景常存,闲人少有。此文时间地点人物所见所感一应俱全,是游记的标准格式,但只寥寥84字,惜墨如金。然简则简矣,却并不枯槁,相反有言简意丰之妙,甚至一字传神。如写人喜月色,曰“月色入户”,只此一个“入”字,就境界全出。文章留给读者许多驰骋想象的空间。如文中提到的张怀民,和苏轼同时谪居黄州,二者一拍即合,相与趁月游玩。二者同是天涯沦落人,定会心有灵犀,惺惺相惜!然他们如何酬唱,怎样助兴,可曾饮酒,可曾语及过往、意兴阑珊?很多追问,直逼文本,而文中只有“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数语,别无铺陈渲染,但苏、张友谊已不容漠视。
文言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巩固训练
1.解释加点字。
(1)答谢中书书( )
(2)五色交辉( )
(3)四时俱备( )
(4)晓雾将歇( )
(5)夕日将颓 ( )
(6)欲界之仙都( )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8)解衣欲睡( )
(9)念无与为乐者( )( )
(10)相与步于中庭( )( )
(11)盖竹柏影也( )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默写。
(1)________,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________。
(3)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5)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1)《答谢中书书》的文眼是哪个字?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景物的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最后提到“康乐”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体现“记”的要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中能够体现作者与张怀民是朋友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与注释,说说《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说说下列句子中包含了什么成语,然后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中哪个关键词是这几个成语都有的。
(1)唐·王勃《滕王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2)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3)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4)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宽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描写月亮的诗文很多,请摘录你最喜欢的一篇,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阅读。
临皋闲题
苏 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①,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②,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③,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④,与此孰胜⑤?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⑥。
【注释】
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焉:兼词“于此”。 ③常:固定的。 ④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的意思。 ⑤孰:谁。 ⑥两税:夏秋两税。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译文】
临皋亭下八十几步远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漱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回到故乡呢?江山风月,本来就没有固定的主人,只要是清闲者就能成为它们的主人。听说范子丰新建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谁更美?我比不上他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罢了。
【内容理解】
(1)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本文的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学习
1.承天寺因为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而千古闻名,中国还有哪些地方是因为文人的一首诗或文而名垂千古的?试找出三例,并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下,有许多人学习古人,隐居名山。试查找资料,分析他们隐居的原因,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当代隐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八年级课堂古诗文巩固与提升的文章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天晚上8点左右,张岱让人划着小船,自己穿着裘皮衣,拥着火炉,前往湖心亭看雪。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就是一个著名的痴人,他痴迷的不是去湖心亭看雪或者半夜在承天寺溜达,而是痴迷奇形怪状的石头。......
2023-07-26
通常情况下,男孩更加倾向于暴力竞争,相比男孩,女孩之间的关系则显得更加平和。女孩更喜欢和同伴相互合作,彼此倾诉,所以女孩与女孩之间很容易就能建立友谊。所以说,女孩的友谊具有女性的特点。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女孩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而完全忽略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这段友谊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最近这段时间,莉莉感到非常苦恼,因为她唯一的好朋友欢欢对她总是不理不睬。......
2023-11-19
正因为如此,友谊是随着产生友谊的环境发生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人的生活与思想不发生变化,友谊就能经久不变。具有相同教养或职业的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产生友谊,那是由于习惯所造成的。然而,事业有成的人、年纪较长的人、经验较丰富的人,他们的友谊完全不受这些限制。与女士谈话,需要彬彬有礼,而这种样子显然有疏远之感,从根本上说,与友谊是不搭界的。......
2023-12-04
第二章 苏轼艺术化的生活“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这是苏轼为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正是他的这种人世的激情与艺术化的生活,消解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造成的痛苦,实现了人生审美化的超越。苏轼踏山、赏湖、观海,大自然的生命力量常常使他忘怀得失。苏轼以艺术家的心灵鉴赏山水风物。......
2023-07-21
交代了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作者与张怀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以上成语的解释中都以“豁达”为关键词。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自己亲近自然而欣赏的山川之美与范子丰花巨资建的新园子对比,突出了作者热爱自然、随缘自适的乐观旷达。......
2023-07-03
(阮以诺)教师评语诗歌,是生命的精华。生活需要诗歌,友谊也需要诗歌来增加其在心中的分量。(郑怡)春我的朋友,我最亲爱的朋友,今天,你迎来了,另一个春天景象。结构上,“我的朋友”一段在前、中、后重复出现,使全诗内容集中紧凑,感情回环往复。作品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真情流露于一朝一夕、一颦一笑间。......
2023-07-05
二五胡适敬重朋友和讲礼貌胡适自幼文质彬彬,有糜先生的称号。他的尊重朋友,是与受母亲的教训和童年在家乡受的教育分不开的。胡适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反对共产党的,然而他对于共产党员的朋友,还是敬重的。胡适幼年在家乡就懂礼貌,后来学成回国,回到老家,更讲礼貌了。我陪张怀璋去找胡适,征求他的意见和指导。胡适对那些不学无术、招摇撞骗的人是很痛恶的,对他们是不讲礼貌了。胡大刚是绩溪人,自称是胡适的兄弟。......
2024-09-20
他认真研究军事,是一名出色的炮手。很少有人知道,作者不过是一个21岁的普鲁士炮手和大学旁听生。恩格斯在英国期间,非常关心工人阶级的状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建立在崇高的、共同的理想之上,所以两人在巴黎尽管只相处了短短10天,却彼此认定对方是终生的同志和战友。......
2023-0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