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书海的岁月,让我有底气在书香校园的网络行走,并开始营造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这是与书共舞的痴迷。汲取着书中教育孩子的得失,品味着书香的灵性。在读书漂流会、班级论坛及书香家庭评比中,各位家长开始笔墨飘香、畅所欲言,与孩子共享书香、一同成长的幸福。与书共舞,万种风情尽在不言中……......
2023-10-30
课文译注
1.陶弘景(456—536):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思想家,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常有朝廷的使者带着皇帝的信件风尘仆仆地前往茅山,得了回书又急匆匆赶回。有时遇有重大事件,往来频繁,前头刚刚派人捧着诏书、敕告出发,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办。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后以“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2.谢中书:谢征(500—536),字玄度,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
文章主旨
本文是作者寄给朋友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函,描绘了自己所见的山川之美,反映了自己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也表现了自己希望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
艺术特色
本文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自己隐居地的美景,高高的山峰、五色斑斓的石壁和青翠的林竹、乱鸣的猿鸟,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山川图。
作者还从多角度入手描绘景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视线由仰观到俯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则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这是陶弘景写给其友谢征一封信的一部分,仅六十八字,就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山水的美丽,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文章紧扣一个“美”字,先总起,后分叙,再收束,脉络清晰。同时情寓景中,景见情趣,创造出清丽幽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动人意境。这是骈体文,除末三句是奇句单行外,其余都是四言对仗,形象洗练,清丽流畅,像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文言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有关八年级课堂古诗文巩固与提升的文章
徜徉书海的岁月,让我有底气在书香校园的网络行走,并开始营造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这是与书共舞的痴迷。汲取着书中教育孩子的得失,品味着书香的灵性。在读书漂流会、班级论坛及书香家庭评比中,各位家长开始笔墨飘香、畅所欲言,与孩子共享书香、一同成长的幸福。与书共舞,万种风情尽在不言中……......
2023-10-30
后来,周文王为了纪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琴弦,而武王伐纣时又增加了一根琴弦,所以,古琴又称为文武七弦琴。琴棋书画成为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德所必修的四门功课,而其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里,古琴被诗人视为秋意萧瑟的时节里唯一的知音和伙伴,也很好地印证了“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于是孔子便以兰花自喻,创作了《幽兰》这首琴曲。为避免母亲遭受连累,聂政毁容自缢。......
2023-10-17
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余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在《陈书》中,仅本纪中有姚察史论两篇。看来思廉写《陈书》因袭父亲的成果较少,自己创作的居多。《陈书》36卷,有本纪6卷,列传30卷。在文风上,《陈书》与《梁书》是一致的。为个人恩怨而上下其手的事情,在《陈书》、《梁书》中也有一些表现。......
2023-12-03
似乎这些对于教师的评价已成为教师的标签,牢不可破。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真正的阅读,而不是功利性的阅读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将《西游记》中描写沙僧的句子读给学生听:“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对攒露白藤,顶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学生们很快投入到名著的阅读中,这次的阅读活动应该是一次自觉的、主动的阅读。......
2023-08-02
制度是学校的文化契约,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遵守的契约。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制度又是文化。制度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制度是文化的体现者和守护者,这样文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弘扬,制度的存续和影响同样会受到文化整体性的保护和滋养。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在人文精神的辉映下建章立制,用科学的规章制度保障人文关怀。......
2023-10-30
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在午时会在自家的门楹上贴“午时书”以避邪祛魅。清朝施鸿保《闽杂记补遗·午时书》载:“福州俗,端午日皆裁红笺作小联贴门……必以午时书贴,故谓之午时书。”书贴午时书是文人墨客风骚之举,可远溯到唐宋,为全国仅有。端午书贴午时书端午节,福州有扒龙舟、食粽、挂菖蒲其风俗,乞侬号是体育节、卫生节。书贴午时书是文人墨客风骚之举,会远远其逐讨[8]遘[9]唐宋古代,是全国唯独蜀例。......
2023-09-28
书鲁亮侪〔清〕袁枚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 葛闻桥 先生曰:鲁字亮侪,奇男子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侍侧。......
2023-11-29
蒲松龄早年热衷功名,但多次科举不中,在家乡做了40年的教书先生,直到72岁时才被授给一个“贡生”的名称。在这封家书中蒲松龄首先以兵法开篇,然后将兵家之法与文章之法作了类比,对“避实击虚”是在制敌和作文中的“百战百胜之法”做了强调。立意新奇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这封信里,蒲松龄着重强调了这一点。正是用这种方法,蒲松龄写出了他的《聊斋志异》,以至篇篇尽是佳作,从而名垂千古。......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