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阅读成分模型:应用于鉴定学习障碍中的阅读障碍儿童

阅读成分模型:应用于鉴定学习障碍中的阅读障碍儿童

【摘要】:阅读成分模型是基于阅读成分理论提出的,主要用于鉴定学习障碍中的阅读障碍儿童。①阅读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程序是实施标准化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对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阅读成分模型也是针对差异模型,在对差异模型的批评中提出的。

阅读成分模型是基于阅读成分理论提出的,主要用于鉴定学习障碍中的阅读障碍儿童。根据阅读成分理论,阅读包含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两个潜在的独立成分。单词识别是指儿童识别书面单词表征的能力,包括单词解码能力和语词加工能力。语言理解是指儿童理解书面语言和口语的能力,主要涉及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能力。在阅读发展的初期,单词识别是低年级儿童学习阅读的重要技能,也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佳预测指标;在阅读发展的后期,语言理解是高年级儿童学习阅读的重要技能。任何一个成分或两个成分同时存在缺陷都会导致三种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发生,分别是单词识别障碍、语言理解障碍和一般认知缺陷(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都存在问题)。

①阅读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程序是实施标准化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对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如果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存在显著相关,则表明听力理解成绩可以预测阅读理解成绩。②将听力理解成绩和阅读理解成绩转换成标准分(Z分数)并推导出听力理解对阅读理解的线性回归方程,根据已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③根据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和儿童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差异进行阅读障碍亚类型鉴定。④对已鉴定出的阅读障碍亚类型进行范畴归类。三种亚类型的鉴定标准为:若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听力理解成绩达到或超过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低于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达到或超过一个标准差以上),则为单词识别障碍;若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听力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与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基本一致(差异未达到一个标准差),为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若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听力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低于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为一般认知缺陷。

阅读成分模型也是针对差异模型,在对差异模型的批评中提出的。该模型灵活、实用,重视儿童阅读技能之间的差异,而不是潜能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差异,其检测结果可为儿童的干预补救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使教师能够针对儿童的具体阅读成分问题进行教学干预,提高儿童的阅读成绩。

另外,对学习障碍的诊断和评估也可采用非正式阅读测试和日常直接测验的模式。非正式阅读测试是指教师使用自己设计和施测的测验。一份非正式阅读评估表通常包括一系列难度递增的句子和段落,学生需要朗读这些句子和段落。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朗读时的表现,如阅读时增字、减字、跳读、替代等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来确定哪个水平的阅读材料最适合该学生.以及需要教授学生哪些特定的阅读技能。

直接的日常测试是指教师在教授某项特定技能的每一天,都要对学生在该项技能方面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估。如在教授乘除法法则时,在教学的每一天都要对学生该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一般用正确率、错误率等指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用直接日常测试可以提供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各方面表现的连续性的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供的学生表现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及进度。并且,直接的和频繁的测试也是行为改变技术的基础。

学习障碍儿童的鉴定和评估是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筛选和区别的有效过程,目的是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分类,制订干预教学计划或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监控学习障碍儿童的发展进步情况。可见,鉴定和评估过程既涉及筛选也涉及评价、再评价的过程,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和补救都有重要意义。因而,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异质性特点,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诊断应采用全面、综合的鉴定评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并采用多种量表及多项指标来衡量儿童。教师、专家、家长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有助于为儿童确定最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提高其学业成绩,进而促进儿童认知、情感、意识等多方面的健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