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内标准: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统一界定和行为特征分析

国内标准: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统一界定和行为特征分析

【摘要】:例如,把智商在正常水平、学习的主要科目成绩不及格或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儿童认定为LD儿,或把因学习差而留级、被教师评定为学习能力差的儿童认定为LD儿。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LD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学习态度不良,目的不明确、呈现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纪行为、自我控制力差,不易与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寻求反面心理补偿,出现逆反心理及情绪对抗。

(一)大陆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是在“差生”“双差生”“后进生”“学业不良”等名义下进行LD的相关研究,很少探讨LD的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学习困难”“学习无能”、“学习障碍”等词语,以“学习困难”的出现频率为最高,这几个概念一直在混淆使用。

一些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界定,时常简化为“差生”或“学习成绩低下”。例如,把智商在正常水平、学习的主要科目成绩不及格或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儿童认定为LD儿,或把因学习差而留级、被教师评定为学习能力差的儿童认定为LD儿。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LD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

课题组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LD的定义如下。

(1)LD儿的总体智商(IQ)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也有的偏低或偏高。

(2)在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能力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为显著困难。

(3)大多数LD儿伴有社会交往和自我行为调节方面的障碍。

(4)其原因是个体内在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所致。

(5)需要排除由于弱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情绪障碍等或由于受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原因所产生的学习方面的障碍。

(二)除学业不良外,比较常见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有头无尾,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感。慵懒、拖沓,学习迁移能力差,易形成习惯性惰性及自慰心理。社会适应技能缺陷,凡是都要依赖别人。缺乏良好彻底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好奇心,对人对事缺乏兴趣;或学习兴趣肤浅、范围狭窄、兴趣不能稳定持久,易于“见异思迁”,带有情绪性影响。

缺乏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多停留在短暂、浮浅的消极水平上,具有游移摇摆的特点,缺乏强大而稳固的动机支持。一般其动机水平低,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不统一。动机只表现在口头上,很少落实在行动上。

学习态度不良,目的不明确、呈现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差。

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纪行为、自我控制力差,不易与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寻求反面心理补偿,出现逆反心理及情绪对抗。

自我评价差,容易挫折;忧郁、焦虑、窒息感、压抑感,易自卑及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