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比其他障碍类别的家长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而且问题更为独特,许多家长会自责自己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为此而产生挫折感。家长对自闭症孩子的支持,主要在于养护、进行教育、做决定,以及为孩子维权。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与专业人员合作很重要,最让他们感到挫折的是孩子的特殊行为,因为孩子的特征,让他们不知如何与孩子建立情感,不知如何与孩子互动。......
2023-07-02
国际上,有关自闭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和国际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目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为第四版的修正版(DSM-IV-R),《国际疾病分类》目前为第十版(ICD-10)。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ICD-7与DSM-I中,将自闭症列入“儿童精神分裂症”中,直至1978年ICD-9与1980年的DSM-I不再将自闭症列入儿童精神分裂症,改将其列入“广泛性发育障碍”之中。两者有关自闭症的定义,几乎一致,以下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来说明自闭症的鉴定。
中国在1989年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中,开始将“自闭症儿童”列入诊断标准;此时,仍列在儿童精神病的名目下,不过,其后又注明为广泛发育障碍。直至1995年修订时,再将其改归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类型下,2001年的CCMD-3融合DSMIV与ICD-10版的结构与内容,不过,内容更偏近ICD-9的内容,按照诊断标准,仍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类别。在CCMD-3的诊断标准中,将自闭症的诊断症状归纳为人际交往,语言交流,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坚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三方面,并且病因起于3岁之内,排除阿斯伯格症、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雷特综合征、特定感受性语言障碍、学生精神分裂症。
有关CCMD-3中的自闭症称为学生孤独症,其诊断标准包括: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症状标准】下列(1)、(2)、(3)项中,至少有7条,且(1)至少有2条,(2)、(3)项至少各有1条。
(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至少2条。①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②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如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往方式;③自娱自乐,与周围环境缺少交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和应有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父母的存在与否亦无相应反应);④不会恰当地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人交流;⑤不会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社会的游戏(如不会玩过家家等);⑥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求同情和安慰;对别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也不会表示关心和安慰。
(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①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②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③学习语言有困难,但常有无意义的模仿言语或反响式言语,应用代词混乱;④经常重复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言词或不时发出怪声;⑤有言语能力的患儿,不能主动与人交谈、维持交谈,及应对简单;⑥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说话缺乏抑扬顿挫,言语刻板。
(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①兴趣局限,常专注于某种或多种模式,如旋转的电扇、固定的乐曲、广告词、天气预报等;②活动过度,来回踱步、奔跑、转圈等;③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烦躁和不安;④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气味、一张纸片、光滑的衣料、汽车玩具的轮子等,并从中得到满足;⑤强迫性地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性动作或活动。
【严重标准】社会交往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排除标准】排除阿斯伯格症、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雷特氏症候群、特定感受性语言障碍、学生精神分裂症。
综合上述资料可知,目前为止,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语言沟通、行为/兴趣等三方面显现障碍,此三方面又被称为自闭症儿童的三联症,且个体间呈现出质性的差异,此症状出现于儿童3岁之前,无法以雷特综合征、学生瓦解性精神病等来归类。此外,DSM-IV版的手册中也指出70%~80%的自闭症儿童伴随着智能障碍,自闭症儿童也会伴随有多动症,并且,在听、视、触、味等感官知觉上,表现出程度不一的敏感或迟钝。相较之下,CCMD-3里排除的病状较多,将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问题纳入诊断标准里,表述的症状也比较多。
目前,DSM在进行修订,将在DSM-V中将自闭症独列出来,成一单独类别,并指出自闭症要符合在社会交往、感知觉、兴趣/行为上出现质的偏异之特征,加上病发于幼儿早期,障碍导致日后的功能受损等原则。在DSM-V中,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有着较大的改变,主要有:将三联症中的语言沟通及社会交往合并,成为社会交往维度,将语言沟通的行为融入其中;保留重复、刻板的兴趣/行为的维度,增加感知觉异常的项目;儿童确诊年龄,可能改在3岁或3岁以下;强调个体的症状导致日常的功能受损,非以病症来看待之;此外,对于谱系障碍,不再以阿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闭症、典型自闭症等类别称之,而以自闭症障碍需求程度一级、障碍需求程度二级和障碍需求程度三级等分类。新的诊断标准出台后,对于后续的诊断、疗育、就业、生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有关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文章
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比其他障碍类别的家长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而且问题更为独特,许多家长会自责自己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为此而产生挫折感。家长对自闭症孩子的支持,主要在于养护、进行教育、做决定,以及为孩子维权。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与专业人员合作很重要,最让他们感到挫折的是孩子的特殊行为,因为孩子的特征,让他们不知如何与孩子建立情感,不知如何与孩子互动。......
2023-07-02
特殊儿童鉴定作为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首先必须遵循下列几项原则。(一)公正性公正性要求特殊儿童的鉴定必须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三)全面性全面性要求特殊儿童的鉴定必须达到一定的广度,不能以偏概全。特殊儿童的鉴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方法、工具、内容、队伍等方面,没有任何单一的东西可以作为鉴定的基础,必须做到全面、多样、具体。......
2023-07-02
(一)正式评估工具一直以来量化资料在鉴定超常儿童的过程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智力测验。实作评估、档案评估、动态评估等也随着智力理论的扩展、超常儿童对象的多元化及无文化偏见评估的渐受重视而逐渐被运用在超常的鉴定上。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近年来超常儿童教育学者也致力于突破原来单一而固定不变的智力概念,而从更多元、可学习、可改变的角度来诠释人类潜能的特质。......
2023-07-02
多元、多阶段的鉴定步骤是超常鉴定的趋势,在中国台湾地区超常儿童需经推荐、初选、复选、遴选,最后通过者才能被超常方案正式录取。(四)遴选由辅导单位、大专院校或政府教育单位召集学校人员、超常儿童教育学者、家长代表组成鉴定安置辅导委员会或甄试委员会,召开复选或甄别会议决定入选名单。......
2023-07-02
虽然自闭症儿童表现出许多挑战行为,让教育干预显得更加困难与不易,但是,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原则有助于教师更有技巧地进行有效教学。目前,已经有很多有关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方法被开发,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一种方法可视为自闭症疗育的最佳方法。研究显示,自闭症幼儿在共同注意力的开启与回应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2023-07-02
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由于听觉损伤,听觉障碍儿童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听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之间,会出现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只是由于听觉障碍,聋童的在获取信息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处于劣势,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聋......
2023-07-02
目前为止,有关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方法很多,本章列出下列几个常用的教学法,在这些方法中有一些共同的特性。目前,结构化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也成功地实施在特殊教育班级或是普通班级,只要是有关自闭症儿童的集体教学,或多或少都可见结构化教学的影子。后来有关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力以及新开发教学法的实证研究证实,这样的调整是相当正确且必要的。......
2023-07-02
在特殊教育中,根据功能的不同,评估可划分为筛查性评估、诊断性评估和治疗性评估。特别是对个体症状差异较大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系统的教育诊断评估比其他障碍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更为重要。随着自闭症儿童人数的不断增多,国内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实践对相应教育诊断评估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与国内对自闭症教育诊断评估工具的修订改编及相应研究工作的进度不相匹配。......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