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式评估工具一直以来量化资料在鉴定超常儿童的过程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智力测验。实作评估、档案评估、动态评估等也随着智力理论的扩展、超常儿童对象的多元化及无文化偏见评估的渐受重视而逐渐被运用在超常的鉴定上。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近年来超常儿童教育学者也致力于突破原来单一而固定不变的智力概念,而从更多元、可学习、可改变的角度来诠释人类潜能的特质。......
2023-07-02
(一)课程调整的原则
超常课程的设计可能来自普通课程的充实或是另行设计特殊的超常课程,但都要适应超常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
1.课程调整强调高层次思考能力
普通课程内容多为知识的堆砌或整编,不符合超常儿童的需求,超常课程应使儿童具有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能力。课程的抽象性与复杂性程度要高。超常儿童学会抽象化的概念后较能进行类化、推论,也较能进行高层次的思考,因而教师应尽早引导儿童进入抽象思考的历程之中。如“问题本位学习”提供新奇的真实世界问题、建构丰富的知识脉络,并将它们植入社会脉络中,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适合超常儿童的。
2.课程调整强调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超常课程应及早为儿童规划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通过探究式研究,不断发展其能力。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探究,通过学习观察、记录归纳与摘要数据、整合分析多重信息、结合信息与个人观点,或者通过研讨他人的研究方法来了解研究方法的运作过程,进而将研究技能与方法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二)课程调整的策略
由于超常儿童学习速度快,并能吸收和重组更多的概念,因此在调整课程时应充分考虑他们学习的速度和深度,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有两种策略:加速制和充实制。
1.加速制
所谓加速制,就是通过弹性的学制与课程,让儿童依其个别的学习速率进行学习,以较短的时间完成学习内容。大部分的研究结果,都呈现正向的成效。加速制有不同的形式,诸如:提早进入正规学校体系、以较少时间完成各年级的课程或是加速学习课程的教材。台湾学者总结了部分形式的加速法。
(1)提早入学:提早入学是指提早进入小学学习。由于学前儿童心理及智力发展的差异很大,所以必须谨慎评估,以免其产生不适应或是不快乐的学习经验,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学习。评估时主要有以下列几个因素作为是否提早入学的参考,包括智力的成熟、阅读准确度、社会性和情绪的成熟、生理的健康、教师的接受度以及家庭的支持等。
(2)跳级:跳级可分为完整跳级和部分学科跳级。完整跳级是让儿童跳过某一学年或学期的课程,以较短的时间完成学业。部分学科跳级是为适应儿童在不同学科的学习速率,让儿童某些学科与较高年级的儿童一起上课,而非全部学科跳级。这样的措施对于在某些领域有高能力的儿童而言,是很理想的方式。不过也要考虑到儿童在不同学制的学习问题,例如当某位小学五年级儿童的数学已达到初中程度时,是否能提供他跨教育阶段的学习机会就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3)免修:儿童通过自修或其他方式而在某些领域的成就表现已达到该年级段的学习要求时,可以免修该领域课程。如此可避免儿童重复学习已经精熟的课程内容,并可自行规划学习。
(4)提早选修:提早选修高一级的教育阶段的课程,例如让高中儿童选修大学学分,除了让高中儿童有更早的机会接触到大学教育之外,同时也缩短了儿童在大学学习的时间。
此外,加速制还可以函授课程、远程教学、缩短学程等方式进行。
加速制是一种服务措施,也是一种课程模式。若以服务措施的角度来看,是指提供给年纪较小的儿童标准的学习内容,如提早入学、提早选修大学课程、跳级等;若视其为一种课程模式,是指加速课程与学习材料,让儿童以比较短的时间完成学习。
每种加速的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我们必须重视儿童的学习特质与需求,帮他们规划最适合的加速方式。
2.充实制
充实制是提供儿童更丰富及多元的学习经验,内容上比一般课程更为深入与广泛。充实制可分为垂直的充实和水平的充实两种形式。垂直充实是指课程上的加深,目的在于发展儿童较高层次的概念和思考技巧;水平充实是指在课程上的加广,目的在于提供超常儿童较为广泛的通识课程基础。
充实制有不同的方式与取向,也有许多不同的超常儿童教育课程充实方案,其目的都是希望能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应性的学习。
有关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文章
(一)正式评估工具一直以来量化资料在鉴定超常儿童的过程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智力测验。实作评估、档案评估、动态评估等也随着智力理论的扩展、超常儿童对象的多元化及无文化偏见评估的渐受重视而逐渐被运用在超常的鉴定上。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近年来超常儿童教育学者也致力于突破原来单一而固定不变的智力概念,而从更多元、可学习、可改变的角度来诠释人类潜能的特质。......
2023-07-02
双重特殊需求儿童兼具正向及负向特质,他们表现出的正向特质大约与一般超常生一致,同样也会表现出一般身心障碍生可能会出现的负向特质。这些具有双重特质、双重教育需求的儿童除了因为缺陷特质的影响不容易被发现或被误解之外,在教育上则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而身心障碍与超常儿童教育教师的合作,可为双重特殊超常儿童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策略,再加上普通班教师、行政与辅导人员、家长的通力合作即能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2023-07-02
(一)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我国的现代超常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而且由于超常儿童的年龄在班级中偏小。因此超常儿童几乎总是孤独的,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父母。这对超常儿童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会使孩子产生社会适应不良以及社交困难。这就很容易使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沦落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使一切对超常儿童的教学活动都接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这样畸形的教育对超常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2023-07-02
于文化殊异的超常儿童来说,鉴定方式的调整极为重要,由于先天文化的差异常使他们无法适应传统、主流的鉴定方式。研究发现,文化殊异超常儿童在能力上并未较一般超常儿童低,是否能通过鉴定进入方案,接受超常儿童教育的服务成为重要的议题。文化殊异超常儿童之权益在过去常被忽视,他们较少有机会接受超常儿童教育。今后超常儿童教育应考虑资源均匀分配的因素,让文化殊异及处境不利的超常儿童皆有机会接受超常儿童教育。......
2023-07-02
多元、多阶段的鉴定步骤是超常鉴定的趋势,在中国台湾地区超常儿童需经推荐、初选、复选、遴选,最后通过者才能被超常方案正式录取。(四)遴选由辅导单位、大专院校或政府教育单位召集学校人员、超常儿童教育学者、家长代表组成鉴定安置辅导委员会或甄试委员会,召开复选或甄别会议决定入选名单。......
2023-07-02
(二)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建议成立专门的超常儿童鉴别、教育机构。所以,在重视对超常儿童的教育的同时,也有注重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与教育。发展远程教学,促使城乡超常儿童教育协调发展“双超常教育”主张城乡和地区超常教育的协调发展。......
2023-07-02
研究伦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是:“竭尽全力确保参与者免于在研究过程中受到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不适与危险。”教师开展儿童研究时,如果该研究可能有损于儿童的身心,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告知儿童可能有的风险;如果儿童本身尚不具备理解风险的能力,那么,需要告知其父母。因而应引起教师关注捍卫儿童的命运、维护他的权利和使他免受各种形式的侵害的必要性,教师负有道德的义务不泄露这些秘密,不把它们告诉任何人。......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