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超常儿童教育的有效对策

超常儿童教育的有效对策

【摘要】:(二)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建议成立专门的超常儿童鉴别、教育机构。所以,在重视对超常儿童的教育的同时,也有注重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与教育。发展远程教学,促使城乡超常儿童教育协调发展“双超常教育”主张城乡和地区超常教育的协调发展。

在对超常儿童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30年来我国超常教育的基本格局是“重快轻好”,为此,他们提出了又好又快的“双超常教育”的主张。“双超常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暇;超常教育要从超常人才的本质出发,充分尊重超常人才的主体地位,发挥超常人才的首创精神,致力于开发超常人才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身心和谐性,促进超常人才的健康、和谐与全面发展。

要注意超常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按照超常人才成长的规律,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要注意超常教育的智力与非智力、左脑与右脑、学业与心理、显能与潜能、加速式与丰富式、一元与多元超常教育的相互协调,坚持又好又快的生态式超常教育发展道路,使超常人才实现人生和事业的双丰收。“双超常教育”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协调超常教育的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根据“双超常教育”的理念,针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订制针对超常儿童教育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超常教育还缺乏法律方面的支持,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重要的是由于缺少法律的支持与保护,我国专门从事超常儿童教育的人数相当的少,这方面的投入也相对很少。因此,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超常儿童教育研究的投入,使得超常教育更好的发展。

(二)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建议成立专门的超常儿童鉴别、教育机构。这样,不仅避免了超常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最大化地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使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受到相等的超常教育的机会。尽量做到城乡的超常教育平衡发展。

(三)注重超常儿童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超常儿童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外界的关注,这些关注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同时,由于从小在某个方面的能力强于同龄人,有的超常儿童势必会在心理上产生骄傲、自以为是、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所以,在重视对超常儿童的教育的同时,也有注重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与教育。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意志坚强,人格日趋完善的人。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制订教育计划的总目标

由于超常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我们在进行超常教育的时候得有个总体的目标计划。这个教育计划应该是使每个孩子的实际能力与潜能尽可能地得到充分发展。这个过程中课程计划的制订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超常儿童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差异式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满足天才学生作为天才成员之一,同时又是普通大众之一的需求。

(2)要包括或者纳入普通课程的内容。

(3)为天才学生提供展现他们特征的机会,这些特征有助于天才儿童的鉴定。

(4)不要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把这些学生与他们的伙伴隔离开来。

(5)差异式课程不应该被用作对天才学生的一种奖赏或者惩罚。拓宽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世界哪个国家具有人才优势,哪个国家将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应该拓宽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变到培养智能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上来。具体来讲,超常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开发超常儿童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重视对他们的情绪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他们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才能够应对社会多元人才的挑战,使超常儿童通过适宜的教育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精英。

改变单一的超常教育模式,多种模式综合使用从理论上讲,有多少种类型的超常儿童,就应该有多少种超常教育培养模式。而我国三十多年来超常教育的主流模式是加速式教育,片面的“快”,偏离了促进超常儿童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大方向。因此,我国应该改变单一的超常教育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多种超常教育模式综合使用,优势互补,各尽其能。

发展远程教学,促使城乡超常儿童教育协调发展“双超常教育”主张城乡和地区超常教育的协调发展。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的超常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城乡超常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学校相对分散,发展远程教育是一个可行的办法。通过大力发展远程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广大地区和学校超常师资缺乏的问题,逐步实现“双超常教育”所主张的城乡超常教育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