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超常儿童鉴定的优化流程

超常儿童鉴定的优化流程

【摘要】:多元、多阶段的鉴定步骤是超常鉴定的趋势,在中国台湾地区超常儿童需经推荐、初选、复选、遴选,最后通过者才能被超常方案正式录取。(四)遴选由辅导单位、大专院校或政府教育单位召集学校人员、超常儿童教育学者、家长代表组成鉴定安置辅导委员会或甄试委员会,召开复选或甄别会议决定入选名单。

多元、多阶段的鉴定步骤是超常鉴定的趋势,在中国台湾地区超常儿童需经推荐、初选、复选、遴选,最后通过者才能被超常方案正式录取。

(一)推荐

教师或家长是与儿童相处最多的人,他们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对儿童或子女的观察提出推荐;而同伴在平日学习互动中可以知道谁的想法最独特、谁的知识最丰富、谁的点子最多,同伴评鉴也可能协助挑选出一些弱势族群或社会经济不利、文化殊异的超常生,但同伴评鉴在四年级以下时可靠性较差。

另外,此阶段也接受具有特殊能力表现、获奖纪录或优异作品的儿童自我推荐。

(二)初选

通常由校内自行组成初选小组,针对教师、家长或儿童提出的推荐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可参与初选测验的名单,初选测验可以是团体智力测验及成就测验。

(三)复选

复选由辅导单位、大专院校或政府教育单位协助学校实施进一步的个别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创造力测验及其他成就测验、术科测验等。部分地区(如台北市)在个别智力测验后安排进入复选阶段的儿童参加鉴定观察课程,由超常教师担任观察员,了解儿童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观察项目包括领导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互动与同伴合作能力、创造力及作业完成能力等测验中无法观察到的能力,据以确认儿童是否适合进入超常方案学习。

(四)遴选

由辅导单位、大专院校或政府教育单位召集学校人员、超常儿童教育学者、家长代表组成鉴定安置辅导委员会或甄试委员会,召开复选或甄别会议决定入选名单。

至于美术舞蹈体育等技能领域的特殊才能者,在鉴定时并不会以智力测验作为评鉴的工具或制订相关的智力标准,而会以该领域中的表现及性向作为评鉴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