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理的逻辑思考和一般儿童相比,超常儿童的思考过程比较快也比较有逻辑,因为渴望学习,加上天生的好奇心,早熟的超常儿童可能会不断地发问、想要知道为什么。超常儿童对其有兴趣的领域,往往表现出对事物的专注、好奇与锲而不舍,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分心,常有忘我的现象。......
2023-07-02
(一)个性独立、自信和内控
高度自信、独立性与内控倾向是典型与超常有关的一组重要的人格特质。高度内控的人是比较有自信的人,他们觉得成功和失败都是自己应该负责的。例如: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而不是缺乏能力,他们会从失败中学到经验,激励自己下次更加努力。反之,外控的儿童常会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运气、概率或工作难度。由于高度内控和对责任的担当,这些超常儿童也通常会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他们挫败的产生不是因为他们拿自己的表现和别人做比较的结果,而是由他们自己的高度期望和完美主义所造成。
(二)人际差异知觉影响自我认同
超常儿童因为和同伴有先天及后天的差异,自我认同的过程显得较为复杂,在学业、人际及社会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上显得不平衡,他们可能拥有高学业性自我概念,却有较低的人际或社会自我概念。此外,差异知觉会让超常儿童觉得与人不同,有时因害怕人际孤独而产生严重的罪恶感及自我怀疑,从而影响其潜能发展及自我认定。
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发现,超常儿童孤单与社会孤立的感觉在10岁以前为最。有些超常儿童为了要在同伴文化中获得认同,于是戴上面具掩盖超常特质,牺牲自己和同伴不同的学习爱好、兴趣以及超前的社会发展。
大人常以社会欣赏、认定、顺从或成功的角色来鼓励超常儿童,这与超常儿童批判、创新、反传统的本质相冲突,因此即使他们表面顺从,隐藏在内心的却是压抑、怀疑、不服与不适的感受。自我认定是超常儿童发展天赋的关键,超常儿童常从他人的反应获得增强,却造成自我认定与他人认定之间的差别,他们往往为了迎合教师或家长的期待放弃自我认定的机会,进而影响生涯选择。超常儿童所戴的面具及伪装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大环境没有提供自由让他们“做自己”。
(三)道德思考与同情心的层次高
很多超常儿童从小就对道德或价值的议题较为敏感,对于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他们有较清楚的认知。他们对事实及伦理的标准相当高,并亟欲追求世界的公平与正义。这些儿童在平时就会有对抗不公、挑战权威、对他人的困境表示同情、关心世界议题等表现。皮亚杰等认为,发展超前的儿童较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因此超常儿童较能认可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四)追求完美主义
国外研究者长期追踪超常儿童的研究结果确认,“完美主义”是超常儿童的情绪特征。完美主义是行为与想法的结合,可区分为两种类型,包括正向的完美主义与神经质的完美主义。正向完美主义特质是触发超常儿童努力的动力,可助其达到成功与卓越,这样的儿童虽坚持高标准,但在追求成就时可以因为环境或个人的限制为自己设定合理的标准,以较平衡的观点看待自己的表现,即使失败也能够再接再厉;相反的,如果儿童的动机是来自于避免犯错、得到大人的赞美与奖励或满足家长、老师的愿望时,那么就很容易对努力的结果感到不满意或怀疑,此时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羞愧,严重者甚至有身心疾病乃至逃避及自杀等负面行为,这就是适应不良完美主义的类型。
教师及家长应创造一个支持、宽容的教育环境,倾听儿童的需求,容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聚焦于其个人的成长、改变及学习的过程,而非其完美的表现,并在过程中指导儿童如何选择、分析目标、计划并达到预期的成果,在事后借由分享、自我检验的后设认知历程促进其对自我的了解,体验超常的真正意义。
(五)追求自我成就
超常儿童基本上对自我都有较高的标准,却难免有眼高手低的现象,产生低成就的学习表现,影响所及可能扩展至生活中各个层面。到底超常儿童表现出何种程度的差距才能称之为低成就呢?事实上因为各研究标准或定义的差异,造成对于超常低成就出现率有不同的看法,以美国、加拿大的研究为例,超常儿童中低成就的出现率从15%~70%。综合各研究可将低成就的原因能力归纳如下。
个人因素:低成就的个别差异性高,并非单纯的几种特质可以描述,各特质是背后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低成就的个人表现有自我概念消极、自信心低、自尊不足、自我效能低或是动机不足、适应力差、挫折容忍力低等。
学校因素:儿童主要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低成就的主要表现也是在学校的学科成绩上,可能的因素包括课程缺乏挑战性、教学方式不符合其学习风格、教师负面的期望、班级过度竞争的气氛以及班级中同伴团体的负面影响等。
家庭因素:家庭的支持与家人的陪伴甚至是经济支持都在个体成长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家庭气氛的和谐与父母的价值观念、期望度、管教方式等都可能影响儿童的成就表现。
低成就是一个不会自行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克服低成就,超常儿童会一直处在低成就的挫折中,到高中以后,改变的概率就很小。辅导儿童克服低成就必须把握小学高年级及初中的关键时机,分析低成就的原因,长期支持、辅导,提供系统性、多样化的策略才能成功。
(六)过度激动
Dabrowski以智力与创造力表现优异者为研究对象,发现超常儿童具有更强的知觉与敏感度,是智商越高的儿童,知觉与敏感度表现得越强,而这种情绪的敏感与强烈感受往往也成为辨别超常儿童的重要特质。Dabrowski提出过度激动理论(OE)来描述这种强烈的敏感度,虽然并不是所有超常儿童都具有这种特质,但相较于一般儿童而言,超常儿童比例较高。他提出超常儿童的五种过度激动特质如下。
心理动作的过度激动:说话快、动作快、冒险性强,但精力旺盛而有强迫性多话的倾向或神经质的表现。
感官的过度激动:对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的感觉敏锐,但为疏解内在的紧张而寻求感官的满足或纵欲,不能忍受噪音、不美好的事物。
智能的过度激动:渴望知识、好问、追求真理、思考独特,但不满现实与权威,批判或反抗性强烈。
想象的过度激动:想象力丰富,善用视觉表征,但喜欢幻想、做白日梦,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的过度激动:人际敏感,关心他人及社会,但常有强烈而复杂的感受,因此对感情的记忆深刻鲜明,关切死亡问题、忧虑社会,可能产生心身性反应,如胃痛、焦虑、抑郁等。
超常儿童过度敏感的表现是未来发展的动能,童年时期内在纷扰、高自我期望、高水平的道德感与外在世界交互作用造成身心不完整的过程,让他们学习突破内在冲突而不断提升自我,有助于人格的统整与成人时期的高层次发展。
超常儿童是一群异质性相当高的群体,当我们思索要如何为超常生提供教育措施时,确有必要仔细探究超常儿童的独特特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有关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文章
(三)合理的逻辑思考和一般儿童相比,超常儿童的思考过程比较快也比较有逻辑,因为渴望学习,加上天生的好奇心,早熟的超常儿童可能会不断地发问、想要知道为什么。超常儿童对其有兴趣的领域,往往表现出对事物的专注、好奇与锲而不舍,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分心,常有忘我的现象。......
2023-07-02
双重特殊需求儿童兼具正向及负向特质,他们表现出的正向特质大约与一般超常生一致,同样也会表现出一般身心障碍生可能会出现的负向特质。这些具有双重特质、双重教育需求的儿童除了因为缺陷特质的影响不容易被发现或被误解之外,在教育上则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而身心障碍与超常儿童教育教师的合作,可为双重特殊超常儿童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策略,再加上普通班教师、行政与辅导人员、家长的通力合作即能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2023-07-02
多元、多阶段的鉴定步骤是超常鉴定的趋势,在中国台湾地区超常儿童需经推荐、初选、复选、遴选,最后通过者才能被超常方案正式录取。(四)遴选由辅导单位、大专院校或政府教育单位召集学校人员、超常儿童教育学者、家长代表组成鉴定安置辅导委员会或甄试委员会,召开复选或甄别会议决定入选名单。......
2023-07-02
(二)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建议成立专门的超常儿童鉴别、教育机构。所以,在重视对超常儿童的教育的同时,也有注重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与教育。发展远程教学,促使城乡超常儿童教育协调发展“双超常教育”主张城乡和地区超常教育的协调发展。......
2023-07-02
智能显著高于同龄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些才能的儿童称之为超常儿童。当前国际上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两种模式。30年来,我国运用“加速式教育”对超常儿童进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速成了一批人才,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并且我们也必须重新审视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
2023-07-02
(一)正式评估工具一直以来量化资料在鉴定超常儿童的过程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智力测验。实作评估、档案评估、动态评估等也随着智力理论的扩展、超常儿童对象的多元化及无文化偏见评估的渐受重视而逐渐被运用在超常的鉴定上。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近年来超常儿童教育学者也致力于突破原来单一而固定不变的智力概念,而从更多元、可学习、可改变的角度来诠释人类潜能的特质。......
2023-07-02
超常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既有和一般学生相同的需要,也有他们的特殊需要。有的教师总认为,超常学生聪明,不教也能学得很好,因而忽视了这些学生的特殊学习和发展需要,对他们缺少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超常教育的核心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天才教育课程非常重视创造力的培养。现在有的学校将超常教育等同于争取名次、拿奖牌,这对超常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