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超常儿童的独特需求优化解决

超常儿童的独特需求优化解决

【摘要】:超常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既有和一般学生相同的需要,也有他们的特殊需要。有的教师总认为,超常学生聪明,不教也能学得很好,因而忽视了这些学生的特殊学习和发展需要,对他们缺少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超常教育的核心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天才教育课程非常重视创造力的培养。现在有的学校将超常教育等同于争取名次、拿奖牌,这对超常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超常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既有和一般学生相同的需要,也有他们的特殊需要。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刚性教育制度和大一统的课程教学计划,一些超常学生的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他们被迫无奈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他们早已学会的内容,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虽然现行课程改革在这方面有了较大改进,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仍根深蒂固。有的教师总认为,超常学生聪明,不教也能学得很好,因而忽视了这些学生的特殊学习和发展需要,对他们缺少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不是教育资源上的简单平均分配,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给予差异化的满足。

在班集体教学中应实施差异教学,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满足超常学生深造与速成的学习需要。深造是指超越一般学习标准或补充年级学习内容,但又不以升级或分数为目的的策略。为了满足普通班超常学生的学习需要,往往需要针对他们的特长加深拓展某方面的学习内容。

对于智力超常又具备提前入学和跳级条件的学生,应允许他们缩短学习年限,但要帮助他们作好社会调整,提高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并弥补由于学习速成而带来的知识技能的缺漏。超常教育的核心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天才教育课程非常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怎样开展教育活动。现在有的学校将超常教育等同于争取名次、拿奖牌,这对超常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应该为超常学生开设有关创造力的选修课程,让他们明白创造原理、过程,掌握创造的技能技法,例如移植法、属性罗列法、头脑风暴法等。学校既要在各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让他们从发现身边值得研究的问题开始,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奥秘,感受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教训,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水平。

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爱默比尔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教育应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父母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爱学生,承认学生间的差别,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

优良环境创设需要变革教育的体制与管理,如改变大一统的僵化的教育模式,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从单纯行政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倡导人本管理,使管理科学化、人文化,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改革现有的学生评价制度,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制度,改变仅用统一的标准和分数衡量学生,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多样化人才成长;加强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