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口吃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还是能获得很显著的效果。父母与儿童在说话时避免涉及造成紧张气氛的内容,相互间都保持较缓慢的步调,然后由弱到强给予“激惹”因素,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做此项治疗时,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参加,以了解如何减轻环境激惹因素。......
2023-07-02
(一)发声(或嗓音)障碍干预
当喉部器官(尤其是声带)出现器质性病变时,常会导致发声障碍,造成音调、响度、音质等方面的异常。此时,儿童需要接受全面的医学检查和手术治疗,之后可进行发声障碍的术后干预。由于听觉反馈和自我监控能够有效地改善发声异常,因此,在言语治疗师进行正式干预之前,首先必须让儿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否则想要改变儿童的发声(或嗓音)是非常困难的。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发声障碍干预方法。
1.音调干预法
(1)咀嚼法:咀嚼法可以帮助儿童张大嘴巴,从而使嘴和喉部放松。在咀嚼的同时训练说话,能形成与自己的自然音调非常接近的音调。这种干预法简单易行,趣味性强,且效果明显。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增加响度的训练。
(2)哈欠-叹息法:打哈欠(没有声音)时深吸气,叹息时呼气,嘴和喉部会立刻得到放松。叹息时的音调与自然音调非常接近。对于需要降低音调的儿童而言,叹息时所产生的嗓音是非常好的训练参照。
(3)“嗯哼”法:由于“嗯哼”音接近于发音时的自然音调,因此可通过让儿童在放松状态下发“嗯哼”音来寻找目标音调。要求儿童体会这个音调,并努力在说话时使用。
(4)音乐辅助法:准备钢琴或电子琴,言语治疗师弹奏对应于儿童目标音调(准自然音调)的琴键,要求儿童模仿这个音调。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言语治疗师和儿童均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
2.响度干预法
(1)增加肺活量训练:该方法适用于响度过低的干预。可根据儿童的喜好和兴趣,通过运动(如跑步、爬楼梯、仰卧起坐)、游戏(吹气球、吹口哨)等方式进行。
(2)发声练习:言语治疗师首先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儿童熟悉响度的五个等级(表6-1),然后,通过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发声练习来降低(或增加)儿童说话的响度。
表6-1 响度五等级表
3.音质干预法
音质的异常主要是由器质性原因引起的,如声带炎症、声带小结、声带麻痹等,因此,音质异常首先应至医院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治疗,中重度音质异常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或药物介入,轻度音质异常可通过声带放松训练(打“嘟”法)等进行矫治。
此外,由于环境、心理等因素也会引起发声障碍,干预时应注意从这些方面加以综合分析。从环境方面考虑,例如,当儿童处于吵闹的环境中,他们会出现大喊大叫等嗓音滥用行为。言语治疗师在训练时必须首先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同时家长和老师应监督他们的嗓音行为。心理原因如紧张、内向等,也可能造成发声异常,此时需要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二)构音障碍干预
构音障碍主要是由于构音器官(如下颌、唇、舌、软腭等)的运动不灵活或协调性异常而导致的。干预时,首先通过口部运动治疗来增强构音器官的灵活性及协调性,然后通过构音训练帮助儿童正确、清晰地发音。
1.口部运动治疗
(1)定义:口部运动治疗是指通过自助或协助的技术对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过度或受限)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阻断其异常运动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最终以提高口部构音器官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协调性为目的。
(2)治疗步骤。
1)增加感知觉:通过按压、触摸、振动、冷刺激等方式,增强儿童构音器官(下颌、唇、舌)的感知能力。
2)提高肌力:通过各种抵抗练习,增强儿童面部肌肉(咬肌、唇肌、舌肌)的肌肉力量。
3)针对性治疗: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工具和食物(如压舌板、勺子、唇操器、棒棒糖、果酱、海苔等),对儿童各个构音器官(下颌、唇、舌)具体的运动障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构音音位训练
构音音位训练的目标是让儿童掌握正确的语音,并于治疗结束后保持这些正确的语音。主要包括循序渐进的四个步骤。
(1)音位感知:音位感知的目的是让儿童初步认识将要学习的音位,可通过视觉、听觉感知等方式充分感受该音位的特征。该阶段最好选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材料。
(2)音位习得:音位习得是音位训练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基本步骤。
1)发音教育:发音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真正掌握某个音位的发音。可借助简明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儿童直观认识发音时各构音器官的运动方式,从而帮助儿童理解具体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2)发音练习:发音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已习得的某个音位的发音,通过编制包含目标音位的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词来实现。编词时以选择儿童熟悉的词汇为原则,并且通常配合图片形式呈现。
(3)音位对比:即使掌握了目标声母的发音,很多儿童还是经常会与相似的音位混淆,如“b-p”“d-t”“g-k”。因此需要将容易混淆的音位提出来进行对比训练,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新习得的音位„
(4)音位强化:构音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日常情境中的沟通交流,音位强化就是在言语治疗师(或家长)与儿童的轻松对话中,引导儿童进一步巩固已习得的音位。
(三)语流失调干预
口吃是语流失调最常见的表现。口吃形成的原因众说纷纭,大致有器质学说、心理学说、后天学习论、遗传论等。但至今仍未找到造成口吃的确切原因。有些口吃问题会在未经任何治疗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好转,但仍有很多儿童无法自然康复。因此,为了预防儿童成为重度口吃者,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言语治疗师、教师、家长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协作,最大限度地帮助儿童治疗口吃。
以下介绍儿童口吃干预的几种常用方法。
1.减慢语速
减慢语速可以减少单词重复的次数,易化起始音的发出。指导人员可以先示范发音,再让儿童模仿说话。
2.肌肉放松
轻轻按摩儿童的胸腹部,帮助儿童克服由于胸腹肌肉紧张造成的口吃。
3.节律练习
对于有些儿童而言,唱比说容易得多。因此,可通过一些节奏感明显的儿歌或乐器获得节律效应,有效地干预说话时的口吃问题。
4.心理干预
积极倾听儿童说话,给予儿童说话的机会,并注意目光的交流和接触。这样能够增强儿童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增加言语的流畅性。
此外,在与口吃儿童沟通交流时,应重视对儿童表达内容的理解,忽视儿童表达的方式;应对流畅言语的出现进行强化,忽视其说话不流畅的瞬间,这样也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四)语言障碍干预
一般意义上讲的语言障碍主要是指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异常。以下即从这几个方面简单介绍语言障碍的干预方法。
1.词汇的干预
对儿童进行词汇干预的总体原则:①从日常生活中的、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入手;②以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大类儿童最易掌握的词汇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步导入数量词、方位词、介词、副词等。
词汇干预的常用方法有:
(1)词义归类:将意义相关的词集中在一起学习,如将交通工具归为一类,将动物归为一类。该方法运用了语义场的理论,对儿童了解词义间的相关性,掌握概念的上下位关系,以及正确掌握词语差异、辨别词义非常有益。
(2)词语联想:言语治疗师或家长先说一个词,请儿童说一个由此联想而来的其他与该词相关的词。例如,言语治疗师说“猫”,儿童可以说“狗”等。该方法通常和词义归类法结合使用,还可训练儿童的联想力。
(3)词语搭配:言语治疗师或家长说出一个名词,让儿童说出可与之搭配使用的量词、动词、形容词等。例如,言语治疗师说“香蕉”,儿童可以说“一根香蕉”“吃香蕉”“黄色的香蕉”等。
(4)词语积累:配合图片或动画,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等儿童感兴趣的方式,丰富儿童的词汇。
2.语法(句子)的干预
语法(或句子)涉及的是规则,语法训练包括单句训练、复句训练、社会交际适应训练等几个方面。常用的训练方法如下。
(1)你说我做:该方法用于训练儿童理解句义的能力。言语治疗师或家长根据语境发指令,让儿童执行一系列动作。指令的发出需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2)模仿说句:言语治疗师或家长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及兴趣爱好,设计三音节句、五音节句、七音节句等,先由治疗师或家长示范说句,然后让儿童模仿说句。如果儿童能够说好五音节句、七音节句,那么就具备了基本的句子表达技能。
(3)替换语言要素:替换句子中的某些成分是句子训练的一个好方法,而且便于儿童归纳该句的特点和语序特征。例如,“爸爸是医生”一句,可将“爸爸”替换为“妈妈”“叔叔”或“他”等;将“医生”替换为“老师”“工人”等。通过替换练习,让儿童很快掌握句型。
(4)扩展句子结构:通过扩展句子内部结构的训练,可以丰富儿童的表达。
例如:①“我吃香蕉”;②“我吃了一根香蕉”;③“我吃了一根大大的香蕉”。这些句子的信息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在于逐步复杂的句型不断地扩展了句子的内部结构。
(5)学习复句表达:训练者设计一些需复句才能表达的场景或语境,要求儿童用复句表达。
(6)学习关联词语:言语治疗师或家长创设具体的语境,引导儿童理解体会和学习使用关联词语。可采用训练者说复句,儿童说关联词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训练者说前一分句,儿童说后一分句的方法进行。
(7)说半续完:训练者说上半句话,儿童续接下半句话,或反之。该方法可帮助儿童完善句子结构,使儿童思维得到发散。
(8)讨论式:该方法采用自我介绍、传话会话、讨论等方法在团体中进行训练。可以使儿童将其所学的句型、句式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自然运用,这对典型句的归类与运用生成非常有利。
(9)实践运用:训练者可以常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利用一切机会让儿童与周围的人交谈,培养儿童交流的兴趣与技巧,引导其将所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3.语用训练
语用是交际双方共同创设的一种交际情境和交际气氛,因而语用训练应该在团体或交际双方中进行。语用技巧的干预有些需要单独进行,有些则需集体进行。
(1)个体训练:主要是训练儿童参与会话的基本素质,静坐训练、目光接触、忍耐训练、礼貌训练等。
(2)团体训练
1)轮流发言:轮流发言含有轮流、静心、倾听、思考等语用技巧,因此轮流发言也是语用的训练。
2)故事接龙:该方法有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去听、动脑筋想以及选择适当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选择词语、句子和表述方法,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语用成分。
3)回答说明:该方法训练的重点在于说明“为什么”上。在说明“为什么”时,往往含有语用的成分。
4)复述:训练者讲故事、念儿歌或陈述事件,让儿童复述。复述有完整复述,也有复述大意。
5)角色扮演:将所学课文和故事编成小品,然后教儿童其中的对话,让儿童在掌握对话和熟悉情节后做一个练习。
6)谈话:训练者和儿童就某个话题进行交谈,帮助儿童学会维持话题。
有关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文章
儿童的口吃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还是能获得很显著的效果。父母与儿童在说话时避免涉及造成紧张气氛的内容,相互间都保持较缓慢的步调,然后由弱到强给予“激惹”因素,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做此项治疗时,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参加,以了解如何减轻环境激惹因素。......
2023-07-02
(一)治疗/介入的方向语言与言语治疗的方向,根据Olswang和Bain的研究,可分为三种,说明如下。除了上述三种方向外,改变环境以增加个案的沟通能力,也是治疗或介入时可考虑的方向,例如升上初中的小美,最近说话时有口吃,同学的讪笑更加重了这种情形。可利用小美不在班上时,教导班上同学如何协助小美。当小美的同伴改变态度,其口吃的问题也可能会得到改善。......
2023-07-02
语言与言语治疗/介入导向可依它的自然性,也就是与日常沟通情境一致性的程度。治疗师导向起源于行为主义的ABC理论。B指的是行为,是指个案表现语言与言语治疗的目标行为。所以在此种方法中,治疗师要做的就是设计前事及后果。个案中心法,是由个案引导介入的方案,包括治疗内容、时间及治疗顺序等。......
2023-07-02
(一)舞蹈治疗与特殊儿童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舞蹈治疗强调的是身体和心理的相互连接、相互作用。这一理论使心理发展研究思路发生了重要转变,使舞蹈治疗这种通过肢体动作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得到重视。(三)舞蹈治疗对特殊儿童群体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比,舞蹈治疗存在着其独特的优势。......
2023-11-19
口吃发展到顽固性口吃阶段,就成了一种自我强化的障碍。顽固性口吃,一般7岁以下即患有口吃,而这种口吃不是因为正常发育性的言语不流畅所致,这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来维持一个可接受的言语流畅水平。顽固性口吃的治疗是个复杂的过程。言语流畅性训练是矫治口吃的重要方法,也是一项可行的、效果较佳的治疗方法。......
2023-07-02
从特殊儿童舞蹈治疗的视角来看,该疗法的基本目标是对被治疗者即兴的、无意识动作进行判断,把这些无意识内容引入与意识相关的方面,对被治疗者的动作象征性和意义加以关注,帮助特殊儿童感知自身经历,最终使其通向个体化。从特殊儿童舞蹈治疗的角度看,该疗法的基本目标是利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促进特殊儿童的自我表达,用艺术创作形式体验事物,发掘潜力,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发育,最终激发其治愈能力。......
2023-11-19
对特殊儿童进行舞蹈治疗最主要的核心技能就是与孩子进行沟通,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引导特殊儿童的正向发展。舞蹈治疗就是协调身体平衡,调动特殊儿童身体全方位感官运动的活动。特殊儿童也是一样的,他们对游戏的喜爱程度不会亚于普通儿童,但由于特殊儿童存在身体、思想上的缺陷,他们往往很难与人建立合作关系,而舞蹈治疗可以拉近特殊儿童之间的距离。模仿是特殊儿童舞蹈治疗的又一核心技能。......
2023-11-19
舞蹈治疗教育还应该鼓励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使家长们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一)舞蹈治疗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优点舞蹈治疗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沟通,更好地表达感情,而且还能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上的问题显现出来,有利于学校与家长更好地认识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舞蹈治疗能让家长意识到特殊儿童也需要被关爱、被呵护,进而更加积极配合特殊儿童的舞蹈治疗活动。......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