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沟通功能评估与筛查的区别及重要性

沟通功能评估与筛查的区别及重要性

【摘要】:沟通功能评估较筛查更为全面、细致,可以诊断儿童具体的沟通障碍类型及程度,为干预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二)专业评估1.听力检测通过听力检测,可确定儿童的沟通障碍是否由于听力问题引起。可通过听觉发展的四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听觉理解分别进行评估。

沟通功能评估较筛查更为全面、细致,可以诊断儿童具体的沟通障碍类型及程度,为干预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综合性的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资料收集

通过询问儿童的家长与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

个人病史:包括母亲怀孕史,儿童出生史、发育史、生长环境状况、智力状况、沟通能力现状及其他技能发展状况等。

家族史:主要询问家庭成员中是否有遗传病史。

干预史:询问儿童是否接受过专业性的康复训练,以及训练时间和效果等。

(二)专业评估

1.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检测,可确定儿童的沟通障碍是否由于听力问题引起。听力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听力计检查法、听觉诱发脑干反应检查(ABR)、游戏测听法(PA)等。

2.听觉能力检测

该项测验用于确定儿童是否能准确地分辨声音的异同。这是保证儿童根据声音做出正确的沟通反应的前提。可通过听觉发展的四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听觉理解分别进行评估。

3.构音能力测试

构音能力的测试不仅包括对构音器官(如下颌、唇、舌、软腭等)结构和基本运动功能的检查,还包括对构音语音能力的检测(如测试儿童对汉语普通话21个声母、37个韵母的发音情况)。通过构音能力测试,可诊断儿童具体的发音错误类型及错误走向,使得干预更具针对性。构音能力测试方法包括:

(1)利用自然会话与目标语检查。

(2)构音器官检查。

(3)语音听辨检查。

(4)正确音模仿。

(5)分析与记录。

4.声音异常测试

声音异常的测试主要是对音调、响度、音质等的异常进行测试,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

(1)声音检查,即音质、音调、音量、持续发声、呼气检查。

(2)发声器官检查,即用喉内窥镜、电声门图仪等观察喉头、声带发声的情形。

5.语言能力测验

语言能力的评估通常包括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正式评估是指利用标准化评估工具,按照指定施测程序、方法、指导语、计分标准施测,并有参照指标可以对照。非正式评估是利用观察、晤谈、家访、检核表、录像、录音、图卡、字卡、档案、课程本位、生态评估等方法,搜集个案的语言样本加以分析,了解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或语言缺陷所在。

常用的语言能力测验包括皮博迪图片词汇检查(PPVT)、伊利诺斯心理语言测验(ITPA)、韦氏学龄/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汉语版S-S法等。通过语言测验,能够发现儿童在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语言障碍的评定、分类及矫治建立基础。

(三)评估结果分析

各项评估结束后,结合儿童的个人资料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儿童具体的沟通障碍类型及程度,并制订初步的干预计划,保证后期干预的针对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