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听力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语言发展滞后的影响,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其特殊性。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与普通儿童具有同样的趋势,大体上呈现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思维阶段。听觉障碍儿童如果及早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在语言的作用下,他们的思维也可以迅速进入形象思维阶段。......
2023-07-02
听力损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语言沟通问题。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交流思想的行为。普通儿童在自然环境下习得有声语言。随着大脑成熟度的提高,通过听觉器官接受大量语言刺激的婴儿在1岁左右就可以发出有意义的单词,一岁半到两岁左右可以说出简单句,随后逐渐掌握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句子。在儿童入学前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主流社会语言的口语形式,并在掌握口语的基础上学习书面语,儿童已有的口语能力将为他们学习书面语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与普通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如果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之前出现听力损失情况,听觉障碍儿童就无法有效利用周围丰富的语言刺激在自然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有声语言,当这些儿童入学后很有可能将面临同时学习口语与书面语的困境。
(一)口语能力的发展
口语是听觉障碍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与健听人进行交流的最简便的语言工具。运用口语也有利于促进听觉障碍儿童掌握书面语言,刺激大脑的语言中枢。但是听觉障碍儿童掌握口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缺乏听觉的有效参与,听觉障碍儿童不能像普通儿童一样体会学习语言的快乐,欠缺语言学习的动力。与普通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很少主动发音。这种差别最早可追溯到婴儿期。在这一时期,聋婴儿和普通婴儿一样都能发出呀呀语,但由于得不到听觉反馈,聋婴儿的呀呀语开始得迟,结束得早,而且呀呀语的形式也缺少变化。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儿童的听力问题,并进行早期干预,听觉障碍儿童的发音会越来越少。尽管儿童的发音器官完好无缺,但因为长期不使用,致使发音器官僵化,构音器官功能退化,导致听觉障碍儿童的发音在音调、音强、音色等方面出现异常。同时与同龄普通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的口语还存在词汇量偏少、语法错误、辨别同音异义词能力弱等情况。部分听觉障碍儿童在经过科学系统的语言康复训练后,能运用口语与他人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但对于大多数听觉障碍儿童来说学好口语是很困难的,他们在与人交往时难以单独依靠口语进行沟通,需要借助书面语。
在口语发展过程中,通过系统训练听觉障碍儿童可以逐渐发展听话能力。所谓看话是指通过视觉观察说话人的口唇发音动作、肌肉活动及面部表情,形成连续的视知觉,并与头脑中储存的词语表象相比较和联系,进而理解说话者的内容。对于有残余听力的儿童,发展听话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获取语言信息。而当儿童无法通过听觉途径获取语言信息时,看话则成为他们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大多数听觉障碍儿童都可以发展出听话能力,然而能达到完全看懂程度的聋童却并不多。
(二)书面语能力的发展
书面语是口语的视觉符号,普通儿童在口语的基础上学习书面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听觉障碍儿童由于缺乏口语支持,他们在学习书面语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相关研究发现,聋人在阅读中更多地依靠视觉信息。这有利于听觉障碍儿童掌握汉字。听觉障碍儿童在识字量上与普通儿童差别不大,但在词汇量方面要严重落后于普通儿童。在词语理解方面,听觉障碍儿童容易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口语化的词汇理解起来就更困难。在句子方面,由于汉语语句各成分之间缺乏明显的外部标记,对于缺少口语基础的听觉障碍儿童来说,正确地划分意群,进行适当停顿存在一定困难,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对句子的正确理解。贺荟中的研究发现,语言发展前全聋学生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具有相同的句子表征加工模式,但加工效果与低于其3个年级的听力正常学生有差距。在语篇理解方面,听觉障碍儿童语篇阅读速度慢,阅读效果差。总之,听觉障碍儿童整体阅读水平明显落后于普通儿童,而且年龄越大差距越显著,大多数青少年聋生的阅读水平只能达到普通小学生中低年级的水平。
在书面语表达方面,经过九年的义务教育后大多数听觉障碍儿童的写作能力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聋生写作中通常出现的问题有用词不当、句子成分出现错误等。随着写作要求的提高,高年级聋生作文中篇章结构的问题逐渐突出,常出现偏离主题和不能围绕一个中心有效组织写作材料等问题。
同口语一样,听觉障碍儿童书面语发展程度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少数听觉障碍儿童书面语发展程度能够达到甚至超出普通儿童的平均水平。不过对于大多数听觉障碍儿童来说,他们的书面语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普通儿童。
(三)手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是主流社会的语言,对于聋人群体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手语。手语是一种视觉化的符号体系,以模拟事物的外形及其动作为主要手段,同时辅以姿势和表情。手语产生于聋人群体,并随着听障儿童教育、聋人群体的发展而不断完善。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开始对手语进行研究,确认手语是一种语言。其他国家的学者对本国手语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结论。手语是听觉障碍儿童的第一语言,相对于有声语言,他们更容易掌握手语,也更乐于使用手语进行交流。实际上,如果在聋童婴儿期阶段就为他们提供充足、规范的手语示范,那么他们手语发展的速度与健听儿童的口语发展速度是相同的。对于我国大多数的听觉障碍儿童来说,他们通常是在聋校中初次接触手语的,聋生在与教师和其他高年级同学的交往中很快掌握了手语,并借助手语认识外部世界,展开学习活动。
有关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文章
受到听力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语言发展滞后的影响,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其特殊性。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与普通儿童具有同样的趋势,大体上呈现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思维阶段。听觉障碍儿童如果及早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在语言的作用下,他们的思维也可以迅速进入形象思维阶段。......
2023-07-02
针对听觉障碍儿童的评估主要在儿童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学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几大领域展开。听觉能力评估主要考察听觉障碍儿童佩戴助听设备后的听觉功能,了解他们对于声音特别是语音的辨别与理解能力。听觉障碍儿童的评估都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评估材料既可以用来考察儿童的能力,也可以用来进行能力训练。听觉障碍儿童鉴别与评估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而是为了与教育目标相联系。......
2023-07-02
听力损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语言发展问题,听觉障碍发生的年龄、听力损失程度、接受语言康复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影响到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二)纯音测听当儿童能够理解测试规则,并能主动配合完成测试时,就可以进行纯音测听。纯音测听可以详细测量出听觉障碍儿童的听力损失情况,同时通过对听力图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听觉障碍的性质。纯音测听结果对助听设备的选择与配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3-07-02
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由于听觉损伤,听觉障碍儿童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听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之间,会出现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只是由于听觉障碍,聋童的在获取信息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处于劣势,因此与正常儿童相比,聋......
2023-07-02
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特征,直观、系统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获得较好学习效果。如当学生正确读出“狗”这个字的读音时,教师在对学生表现进行回应的同时,可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一些其他信息,如:非常棒,这个字就是狗,狗是一种动物。情景教学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人、事、物中实施教育教学,情景教学具有真实、自然、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容易接收的特点,是特殊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
2023-07-02
障碍是造成特殊儿童非典型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在三类障碍儿童的教育划分上,视觉障碍儿童一般以低视和全盲进行分类,听觉障碍和智力障碍儿童一般以轻、中、重度进行划分。障碍发生时间的早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教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有关研究者对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智力障碍儿童身体发展的调查数据表明,特殊儿童身体发育和体质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普通儿童有差距。障碍的正向作用是指有助于改善、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2023-07-02
2006年我国颁布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对听觉障碍进行了以下分类。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 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2023-07-02
(一)治疗/介入的方向语言与言语治疗的方向,根据Olswang和Bain的研究,可分为三种,说明如下。除了上述三种方向外,改变环境以增加个案的沟通能力,也是治疗或介入时可考虑的方向,例如升上初中的小美,最近说话时有口吃,同学的讪笑更加重了这种情形。可利用小美不在班上时,教导班上同学如何协助小美。当小美的同伴改变态度,其口吃的问题也可能会得到改善。......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