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听觉障碍的分类及影响

听觉障碍的分类及影响

【摘要】:2006年我国颁布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对听觉障碍进行了以下分类。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 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2006年我国颁布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对听觉障碍进行了以下分类。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 dB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 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 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 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其中一、二级听力残疾为聋,三、四级听力残疾为重听。这种分类兼顾了听力损失程度与听力损失对个体言语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除了根据听力损失程度进行分类外,还可以根据听觉障碍的性质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根据听觉障碍发生的部位分为传导(传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和混合型耳聋;根据发生时间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根据听力障碍发生的频率范围分为高频听力损失、低频听力损失和语言频率听力损失。也有学者根据语言习得与否分为学语前聋和学语后聋,对学语前聋与学语后聋的年龄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4岁,也有人认为更早,以3岁甚至18个月为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