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及优化方案

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及优化方案

【摘要】:加之视觉障碍,来自视觉通道的干扰很少或全无,所以盲童的有意注意表现突出。有研究显示,视觉障碍儿童单存依靠触摸,对物体进行再认的成绩远低于明眼儿童。但视觉儿童有较强的听觉记忆。二是“语意不合的表达”。对“语意不合的表达”现象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沟通,既然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那么他们使用这样的语言来

1.知觉的特点

听觉:在学习和生活中,听觉锻炼的非常灵敏。盲童可以通过听觉进行空间定位和辨别方向,也可以通过听觉了解和熟悉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触觉:发达的触觉也是后天努力的结果。盲童与明眼人手指尖两点阈的平均值为1.07 mm和1.97 mm。盲童通过触觉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温度、硬度、光滑度、重量等。

但是,视觉障碍儿童在依靠视觉形成知觉上,与明眼人有差距。例如:形状知觉、空间知觉、知觉与动作的整合、距离知觉和深度知觉等。

2.注意的特点

注意是指对客体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盲童在接受客观信息时,只能依靠听觉、触觉和嗅觉等,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有意注意。加之视觉障碍,来自视觉通道的干扰很少或全无,所以盲童的有意注意表现突出。

而低视力儿童,往往过分依赖于自己的残余视力,导致来自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丢失,于是在低年级,低视力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3.记忆的特点

视觉障碍导致盲童和低视力儿童在获取信息方面往往不全面、不完整。视觉经验的匮乏,视觉表象难以形成,例如,案例中姜姗的情况,她很难对“碧绿的湖水”“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等需要视觉表象参与的词的理解。对蚂蚁、大象等一些过大或过小的同样需要视觉参与才能理解的词语束手无策,所以低年级视觉障碍儿童对这类需要视觉参与才能理解的词语往往采取机械记忆的形式印刻在脑中。有研究显示,视觉障碍儿童单存依靠触摸,对物体进行再认的成绩远低于明眼儿童。但视觉儿童有较强的听觉记忆。短时记忆能力方面,低中年级视觉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明显落后于视力正常的儿童,随年级的升高,差异逐渐减少,并趋于消失。

4.学习能力方面

1)视力的伤残并不明显地影响智力,盲童并不一定比正常儿童智力低;运用韦氏智力量表的语言部分作为测验工具对视觉障碍儿童进行测试,海叶斯等人证实视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不差别,而台湾学者祈昭安(1992)所得结果却与海叶斯相反。因此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智力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是有必要的。

2)视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困难;主要是在形成具体概念上存在困难,比如大象、蚂蚁、雾、雪花等主要依靠视觉来形成的概念。这是视觉障碍学生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在教育中,教师要利用视觉障碍儿童的其他感觉通道的感受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感念。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3)盲童的学业成绩一般都低于正常儿童:盲童学业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进校时间较晚、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期;二是教师、父母对视觉障碍儿童在学业成就上的期望低;三是特殊教育的方法不合适,没能根据盲童的身心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没有通过教育补偿,使盲童形成鲜明、稳定、完整的综合表象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四是由于病假或天气等各方面原因,盲童实际学习时间比正常儿童要少;五是触摸出版物甚少,限制了盲童的学习;六是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视力正常儿童不必学习的技能,如工具的使用、定向行走等。

5、语言发展

视觉障碍学生语言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在说话时的姿势、体态等方面表现出一样。二是“语意不合的表达”。

对“语意不合的表达”现象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沟通,既然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那么他们使用这样的语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