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摘要】:毫无疑问,智力障碍教育的目的必须贯彻国家这一教育总目的。在此基础上,智力障碍教育还应该达到如下目标。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妥善处理和应付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其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影响,语言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同龄儿童。上述四点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具有特定的属性。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16条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总目的:“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毫无疑问,智力障碍教育的目的必须贯彻国家这一教育总目的。

在此基础上,智力障碍教育还应该达到如下目标。

1.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妥善处理和应付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上学以后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障碍,更不用说让他们很好地适应家庭生活了。在家庭,他们可能被当作“重点保护对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就没有人来要求他们自己穿衣、洗脸、做饭、扫地;他们可能会因为行为、动作、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障碍,许多自己该干也能干的事情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了。

“费那么大的精力来教他干,还不如自己干了省心”,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态。由于他们在上学前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和训练,上学以后,个人和家庭生活能力的训练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儿童少年只有学会了解决自身的问题和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才可能学会为别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妥善处理和应付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

2.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儿童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其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影响,语言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同龄儿童。由于语言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阻碍,社交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因此,学校应该创造机会来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

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包括发展他们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等方面的教学,以及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矫正。智力障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主要涉及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与人发生关系、进行社会接触和互动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各种技能。

3.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功能,矫正身心缺陷

智力障碍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身心功能发展的各个方面要落后于正常儿童,并且存在程度不一的身心缺陷。例如,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从总体上说不如正常同龄儿童,并且智力障碍越严重,身体素质和身体功能就会越差。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于20世纪80年代曾对京、津、沪三市的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在仰卧起坐、曲臂悬垂、立定跳远等方面的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在感知觉、记忆、注意、言语、思维和个性等方面均存在缺陷或发展迟缓。这就使得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功能、矫正身心缺陷成为智力障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4.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智力障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智力障碍儿童通过九年的义务教育,发展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职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参与正常人类的社会生活,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职业,经济上独立或半独立。通过参与积极的职业活动,叮以使智力障碍者和正常人一样,开发劳动力资源,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智力障碍者经常遇到的就医难、读书难、生活难。最直接的原因是缺乏经济基础。不掌握职业能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仅会在社会上受歧视,还会失去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智力障碍儿童走出学校后,不能够适应就业要求,找不到工作,他们就可能重新流落街头,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这是不符合国家教育宗旨的。

上述四点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具有特定的属性。无论是不同的地域,还是儿童不同的缺陷程度或是就学的不同阶段,其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都是一以贯之,保持其一致性。

当然,具体的提法可能不太一样。例如,美国学者柯克(Kirk)将智力障碍教育的目标描述为职业适应、社会适应和个人适应。

日本曾在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智力障碍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立生活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其具体目标有三个:①对本身生活的确立和处理;②对团体生活的参加与对社会生活的理解;③对经济生活和职业生活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