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从运动、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及语言等五个方面来介绍智力障碍儿童的障碍特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发育受阻,加上社会、家庭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顺序、阶段特点等都与普通儿童基本一致,但是绝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仍有不同程度的语言缺陷。......
2023-07-02
(一)认知功能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过程,智力障碍儿童认知功能的发展与同龄人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但不同认知过程的缺陷程度具有不平衡性,且个体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认知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抽象思维困难,他们难以对概念进行综合,进而导致理解和形成相应概念的困难,在联想的广度和维度上也存在极大的差距。
1.感知觉
感受性慢与范围狭窄是智力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绝对感受性低于普通儿童,感知信息的速度与普通儿童具有显著差异,信息加工速度较为缓慢。研究发现,在速视条件下,普通儿童能够认识57%的图片,而相同年级的智力障碍儿童来不及认识任何一个图片。当图片呈现时间增加至42微秒时,普通儿童差不多能认知全部的图片(95%),而智力障碍儿童仅能认识其中一半左右的图片(55%)。智力障碍儿童的辨别能力低下,其视觉、触觉等感知觉的辨别能力显著低于同龄普通儿童。研究发现,虽然智力障碍儿童能识别和命名部分颜色,但正确率远低于普通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对颜色的基本属性有一定感知,但很难形成抽象的分类标准,其颜色认知处于较为低级的水平。关于不同智商水平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图形辨别能力的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视觉辨认的正确率与智力损伤程度有关,智力损伤程度越重,视觉辨认能力越低下。对于智商在31~51之间、平均智商为41.6、平均年龄为11.7岁的智力障碍儿童,在图形以0.05秒速度呈现的条件下,其平均辨认正确率为21.4%;在以0.01秒速度呈现的条件下,平均辨认正确率为20.7%。智商在55~75之间、平均智商为62.0、平均年龄为10.2岁的智力障碍儿童,当图形以0.05秒速度呈现时,平均辨认正确率为48.5%;在以0.01秒速度呈现时,平均辨认正确率为45.0%。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无论在哪一种呈现速度下,智力障碍儿童图形辨认正确率明显低于普通儿童。林仲贤等对平均年龄为10.8岁,平均智商为49.3的22名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触长度知觉研究发现,无论是视觉辨别还是触觉辨别,智力障碍儿童明显低于年龄相仿的普通儿童。关于智力障碍儿童形状知觉特点的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在形状知觉的各个层次上均存在困难,
2.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前者指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后者是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智力障碍儿童普遍具有注意容易涣散的特征,主要原因为其有意注意能力发展不足,容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智力障碍儿童在注意特性的发展上同样具有一系列障碍:首先,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广度有限,同一时间可接受的信息量较少;其次,注意稳定性较差,很难将注意力持续保持在某一特定任务上;再次,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发展不足,林仲贤等人对平均智商为52.7的14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读色片名称、读黑色字、读字的颜色名),年龄为12~17岁、平均年龄为14.6岁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读名速度只相当于7~8岁的普通儿童,而读名的准确性明显低于7~8岁的普通儿童;最后,智力障碍儿童的选择性注意能力较差,难以区分主要刺激与次要刺激,导致对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把握困难。注意是完成学习等任务的基本素质条件,智力障碍儿童注意能力发展上的不足对其学习构成了严重影响。
3.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智力障碍儿童在记忆的各个类型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障碍,同时,个体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越高记忆的缺陷越严重,短时记忆尤其受影响。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学生存在短时记忆困难”。沈玫以62名唐氏综合征儿童为研究对象,就其对不同材料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唐氏综合征儿童数字、语词和图片的短时记忆广度分别为3.36、2.09、2.61,平均广度为2.68。而普通儿童3岁左右的记忆广度便可以达到3。在工作记忆能力上,“智力障碍儿童显著落后于普通儿童”。关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工作记忆能力的比较研究发现,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计数广度和空间广度的平均数分别为2.93和3.94,普通儿童分别为3.98和7.96,均具有差异。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刘春玲等以49名智力障碍儿童和智龄匹配的49名普通儿童进行联想测验,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存储信息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儿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心理词典的组织更加松散,混杂的错误信息也较多;普通儿童心理词典中储存词的语义边界清晰,而智力障碍儿童心理词典中储存词的语义边界模糊。所以,智力障碍儿童具有长时记忆能力不足的特征,对其学习的积累与知识的有效使用构成不良影响。
关于智力障碍学生不同记忆能力的比较研究发现,其长时记忆优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听觉记忆优于视觉记忆。郭海英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智障学生经过多次的重复学习后,记忆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即智障学生的长时记忆能力优于短时记忆。而在短时记忆中,智障学生听觉记忆优于视觉记忆和视觉理解广度。智力障碍儿童视觉短时记忆(系列呈现刺激,考察被试视觉继时加工广度)与视觉理解广度(同时呈现刺激,考察被试视觉同时加工广度)的成绩均显著低于听觉短时记忆成绩,表明智障学生听觉通道优于视觉通道。
4.语言
语言是智力与思维活动的凭借,思维活动中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理解的执行都依赖于语言这一工具。所有智力障碍者均伴有语言理解或表达上的障碍,且智力功能越低,语言发展水平越低,但具体的语言障碍类别取决于智力障碍的形成原因。
发音是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中最显著的障碍,其构音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常见的问题有发音不清、发音异常、持续发音困难等,障碍程度严重的个案甚至因肌肉控制困难而无法发出语音。但智力障碍儿童音位发展顺序基本与普通儿童一致:先掌握元音、半元音、鼻音和塞音,后掌握擦音、塞擦音和边音,且发音策略也基本遵循普通儿童的发展规律。智力障碍者具有语义理解障碍,表现为对词语及句子的理解能力不足。尽管Bender等人的研究发现,“智龄分别为7.0,7.7和7.9的三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均能够利用语义线索进行词义提取”,但在配对形容词“more(多)-leSS(少)”与“taller(高Kshorter(矮)”词义理解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智龄匹配的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和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均易出现错误且错误的类型相同,说明智力障碍具有词义理解困难。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句子理解能力,华红琴的研究发现,虽然智力障碍儿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句子理解能力的发展速度极其缓慢,难以准确、迅速地理解多维度的、含有信息量较多的复杂句子。
在语用能力方面.唐氏综合征儿童的整体语用能力优于其他障碍儿童,他们可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交往策略,理解指示词语的能力较强。研究发现,除唐氏综合征儿童以外,陌生环境会阻碍智力落后儿童语用能力的发挥,学者Abbeduto关于较轻、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与父母及同龄人交往的研究发现,智力落后儿童与同龄人交往的错误率高于与父母交往的错误率。说明智力落后儿童与不同身份的人交往,成功完成会话的可能性不同:与熟悉的人(如父母)交往,成功的可能性大;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成功的可能性小。研究发现,智力落后儿童存在指示词语理解与表达的困难,但前者优于后者。Hemphill将一些描述词语较少的故事图片展现给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然后让他们复述这些图片描述的故事,以测试他们在复述过程中指示词语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相对于语言年龄和智龄匹配的普通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儿童难以恰当地使用指示词语,智力障碍儿童存在指示词表达困难。关于智力障碍儿童指示词语理解的研究发现,唐氏综合征儿童可以理解父母提到的不在现场的人或事物,说明他们理解指示词语的能力较好,优于指示词的表达能力。另有研究发现,智力落后儿童容易违反相关准则,话语与话题联系不紧密,同时他们难以理解和表达询问的施事行为,增添了他们理解的难度。
尽管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上述障碍,但其语言习得过程与正常儿童大致相同,他们具有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和语言能力。造成中度智力障碍者语言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和语言环境刺激的不足。有效的语言训练和认知补偿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元认知
元认知是智力的成分之一,它的层次与水平反映出个体的能力发展。元认知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对信息流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控和指导着主体的认知活动过程的进行,评估主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问题,以及对所面临问题采取的解决策略、方法与问题解决效果的监控情况,确定与评价自己所选择的信息加工策略的效果等。戴斯等人提出强调动态智力观的PASS智力理论,将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作为智力的四种要素。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是功能并列的两个认知过程,共同构成一个系统。注意系统又称作注意唤醒系统,位于基础层级,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系统位于中间,计划系统位于最高层次,属于元认知调控研究中的重要成分。张海丛等人关于轻度智障学生认知特点的研究发现,“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具有计划障碍”,难以对生活、学习等做出合理计划。智力障碍学生元认知障碍另一典型表现是自我调节能力差,上到意志力活动的调节,下到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的管理,均显著落后于同龄人。原因在于个体的元认知水平会影响其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的发展,而这些能力正是个体智力水平高低的体现。
(二)适应性行为
智力障碍儿童在适应性行为方面具有实质性的缺陷,这些缺陷表现在行为功能的各个领域且形式各不相同,但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也显示出一些普遍特征。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能力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智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陈云英等研究发现,智力落后学生的智力与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组间差异: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中度、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极低。安会卿等研究发现,“适应能力与智商等级之间存在弱的直线相关0=0.14 101”,即适应能力随着智商水平的下降而减弱。此外,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赵小菲等研究发现,母亲健康状况、母亲年龄、父母关系、学龄前养育类型及住家地区社会风气也是影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
1.适应行为能力水平低
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行为能力水平普遍较低,且与一般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张福娟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姚树桥、龚耀先编制)对324名三类4~12岁儿童(智力正常、轻度智力障碍和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各108名)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年龄段,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能力均明显落后于普通儿童,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能力明显落后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2.生活自理能力
不同障碍程度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程度具有差异性,一般而言,障碍程度越严重,其学习生活自理的速度越慢且达到的水准相对较低。总体而言,智力障碍儿童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需要后天的学习与指导,大多数轻度或处于边缘状态的智力落后儿童能够学会生活自理能力,但重度智力障碍者的自理程度往往难以达到较高水平。
3.社会化发展
认知处理能力的限制、不良的语言发展、不适宜的行为等对智力障碍者的人际交往构成了严重阻碍,致使智力障碍者成为社会性障碍的一大潜在人群。智力障碍儿童社会能力不足的表现之一是难以建立和维持友谊,原因是他们难以向他人发起社会互动并维持交流,且在学龄前就表现出这一障碍,而当他人与其互动时,智力障碍儿童经常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会导致同伴的离开;轻信是智力障碍尤其轻度智力障碍者能力不足的另一表现,研究者认为这一障碍可能由人格和认知因素共同造成,认知缺陷致使智力障碍儿童无法确定他人言行是否具有欺骗性,人格因素使得他们对外部动机源过于依赖,当他人呈现某种其喜爱的物品的时候,智力障碍者往往难以抵住诱惑,并轻易相信他人。
4.问题行为
与普通儿童相比,智力障碍儿童更容易表现出过激、挑衅、攻击及自伤等不良行为。一般来说,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随着障碍程度的严重化而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差是引发智力障碍问题行为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对于大小便处理、饮食量的控制,还是不良事件的忍耐,智力障碍儿童一般难以做到很好控制。另外,智力障碍儿童具有语言表达上的困难,导致其难以恰当表达生理需求,进而常常诉诸不当的行为,并引起问题行为的发生。
有关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文章
下面从运动、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及语言等五个方面来介绍智力障碍儿童的障碍特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发育受阻,加上社会、家庭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顺序、阶段特点等都与普通儿童基本一致,但是绝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仍有不同程度的语言缺陷。......
2023-07-02
对培智学校的美术教师来说,组织和编写教学内容的工作几乎一开始就由教师自己来进行。图7-11课例《中国卡通》4.开放性与独立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指教学内容的设计具有向外延展性和非结构性,这种特性引导学生积极向相关内容进行扩展与自由探索,或者向语文、数学、自然、音乐、体育等其他学科扩展。而教学内容的独立性是指教学内容在体系上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结构性,无须向其他内容或科目扩展就已十分完整。......
2023-07-30
对视障儿童教育者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以视障儿童的方法来理解视觉缺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基于此提供的视障教育才会富有成效。承认儿童的视觉损伤并致力于改善环境条件之外,教育者也应针对新环境对儿童提出的要求为视障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训练。因此,视障教育中可通过控制环境线索增强儿童的功能性视力水平。......
2023-07-02
毫无疑问,智力障碍教育的目的必须贯彻国家这一教育总目的。在此基础上,智力障碍教育还应该达到如下目标。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妥善处理和应付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其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影响,语言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同龄儿童。上述四点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基本目标,具有特定的属性。......
2023-07-02
生活技能教育与适应行为塑造过程是同步的,当智力障碍儿童能够将其掌握的某项生活技能恰当表现出来时,他的行为便符合社会及文化的需求。自主决策对个体,尤其是成人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适当的支持则能够降低环境障碍,学校教育和家庭支持对智障者自我决定能力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李丹运用国外的自我决定教学模型,通过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
2023-07-02
智力障碍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研究显示目前确定的因素多达750种以上。所以,智力障碍的产生原因是一个被大量关注但需继续研究的问题。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常见智力障碍类型有唐氏综合征、威廉斯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和先天性新陈代谢异常等。此类障碍一般为中度智力障碍,一部分人具有严重缺陷,而其他人尤其女性患者的智商有可能在正常范围内。病毒感染导致的智力障碍的程度与婴儿年龄有关,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
2023-07-02
在临床和教育上一般把智力障碍分为四类。这类儿童的适应行为方面表现很差,几乎无法和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面容呆滞,表情木讷,语言困难,运动感觉功能差,一般都伴有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这类儿童即使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和训练,效果也不理想,终身需要他人照料。......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