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汉书》自成书以后,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由于窜改、删削、误抄导致衍文、脱漏等现象比较普遍,到清代时,两书的错讹程度更加严重,有些甚至影响到对原来文义的理解,清代学者们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对《史记》、《汉书》作了细致的考订、校勘、训释、补遗等工作,以纠正错讹,归还原貌,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清代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023-08-20
采访者:冯先生,关于海峡两岸史学研究的比较,我想先提一本书,就是邢义田、黄宽重和邓小南老师等主编的《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他们按各个断代,里面又分成几个专题,包括考古、医疗卫生、城市乡村、经济动脉、经济变迁,等等。他们把台湾几个比较重要的刊物,比如说《史语所集刊》《近代史所集刊》《新史学》《汉学研究》,以前的《大陆杂志》等,还有《食货》复刊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又重新集中了一下在大陆出版。
冯尔康:这好,我原来不知道这部书,谢谢您的介绍。这部书集中了有代表性的论文,我想应当很好,大陆读者找这些文章就方便多了。
采访者:这一套书,邢义田在总序里面和各个主编者对各自专题,与大陆史学有一点点对比。
冯尔康:那太好了!必定有学术价值。
采访者:您要讲的比较,和他们那样的比较是相同的方法吗?
冯尔康:就您所讲的,我跟他不一样,我是个案的思考多,也有专题性的思索,我要讲的是根据我所读到的东西和所接触的人的感受来谈这个,而不是研究性的,是感性的。我没考虑去系统地总结。我主要想谈两岸史学的交流影响,特别是在某一些领域,台湾史学对大陆史学的促进。两岸学者虽然在不同的政治实体下生存,但是一旦接触之后,给我的感觉并不陌生,不像西方学者,几十年不接触,那种新鲜感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开始开国际研讨会的时候,接触西方的学者,他们的思维逻辑、所研究的课题给我们的新鲜感多一些,台湾地区的没有那么强烈,就是不陌生。因为两岸的方法论、研究的课题许多是一致的,所以就容易交流。这是我的一个总体感觉。
在交流当中,在史学新领域研究方面我的印象大体上是这样:西方—我国台湾地区—大陆。因为台湾更接近西方,他们从西方受到影响。我们跟台湾接触后,又从台湾得到不少东西。我想讲一下个人感触。我做社会史的时候,在80年代的前期,当时西方的东西翻译得非常少,很难见到。我见到台湾大学黄俊杰编的历史方法论的论文集。他介绍了布罗代尔年鉴史学。我当时对社会史这个概念能不能存在,它究竟是做什么的,学科是怎么样的,没谱。当时天津社科院有个台湾书展,我在那看到了这本书。这一看啊,布罗代尔他们研究的内容,正是我想要知道的东西。看来提出社会史没有问题,它可以作为历史学的专门史。当时我就有这个想法,这是从他们那来的。后来1992年,我到台湾去,介绍了大陆社会史研究方面的情况,我说我当时很想找年鉴学派的书来看,但找不到。演讲之后,梁其姿,因为她非常熟悉年鉴学派,就给我送了一本书,我很高兴。那时我看了王汎森的一篇文章,在一次讲演中,我说王汎森怎么怎么说,后来别人告诉王汎森,谁谁在报告里提到你的文章了,这就是一种互相交流。我个人体会,当时新领域的研究,从社会史方面来讲,大致通过他们再到我们这。当然这不是唯一的途径,因为有的学者直接从西方来,但是那些学者一般影响比较小,因为他们多是从事世界史研究的,或别的行当的,他们对中国史不一定有深厚的基础,不能很快把新东西导入中国史研究。所以我说台湾史学界是一个交流的渠道。我们后来都知道,我们所说的社会史,台湾说是新文化史,他们把社会史这些领域,包括女性史都作为新文化史来看待。台湾新文化史的内容,后来在大陆相继开展研究。生态环境史、社会医疗史,就是他们较早开辟的,大陆受他们的影响不小。
大体上在80年代到90年代,台湾史学对大陆史学起着促进作用。尤其是80年代。它这个中介转传(“转播”)作用比较大,而到了21世纪我们就差不多了。我们不用再通过台湾这个中介了。特别是90年代末以来,往各个国家去的人很多,回来之后,他们就传播。但是台湾地区的一些研究,到现在还没有引起我们太多的重视。比如生死学,这是对人的关怀。我们在医学界方面,90年代,已经提出临终关怀的问题,是从医疗技术层面上考虑多一点。台湾生死学是由佛学院提出来的。他们有专门的杂志,正式提出生死学不仅是临终关怀,养生、死亡、安葬等一系列内容,哲学、历史学的观念,也在这个生死学里头,它涉及的面相当广,这个在我那本《中国社会史概论》里面有一个段落专门讲到了。大概也是在90年代前期兴起的,我们也可以把它归到医疗社会史里头。
当然,大陆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也给台湾史学同行提供了新的信息,特别是给年轻学者。这是我的亲身感受。因为我在台湾讲课的时候,那些年轻的学者对大陆的书,很快就买了,大陆学者的研究信息也知道得很多。我还认识他们的一些书商,他们和学者联系得很密切,学者开会,他们也去。我们1991年举办的明清史研讨会,他们也来了。我看了一些学生的论文,参考资料里有不少大陆学人的论著。台湾出版了很多大陆的书。我们学院杜家骥不是在台湾博士文库出了一本专著吗?我的书,光是台湾商务印书馆就出了几本,有的是他们先知道,比如《雍正传》是他们了解信息之后,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一行到北京举行学者座谈会,我应邀去了,开会时他们提出的。有的是我主动跟他们提的。他们出很多大陆学者的书,加上那一批博士文库,很多。可见大陆学术著作在台湾有市场。台湾学者从大陆的研究中汲取不少东西,特别是民族史、考古学,这两方面他们条件不如大陆。总体上来说,大陆可是队伍庞大,你这么多人,你一个人出一本书,就有很多了。我们这么多人做研究,写那么多书,确实有一些有参考价值,所以我觉得两岸是互动的,不光是我们学台湾,台湾特别是他们的年轻学者对我们的成果很关注。也就是说各有优长,互相交流。
另外我觉得有一点,就是两岸学者的理解和宽容精神。比如说我们大陆谈的那些概念,台湾学者不认同。说起“封建社会”概念,大陆学者把它的时限延续到近代,台湾学者认为封建社会就是周朝,你后头哪来的封建社会啊?但是人家理解我们的定义,在研讨会上人家不发表异议,我们就在这概念下来讨论,这不就是宽容么?我在台湾有一次演讲,题目是清初吉林“文化”问题(后来发表在《清史研究论丛》上面),是学术论文,但是讲到民族问题,提到东北早期就是中国的,有着“自古以来”的味道,与会者中有人暗笑,我感觉到了,但是他不提这个问题,不讨论。他们理解我的学术研究环境,理解你是大陆的学者。台湾学者到大陆来,我们也是一样。有一位先生来开会,他讲了一些台湾学者内部的事,他心里不平衡,到这里来发牢骚。大陆学者怎么能掺和到他们内部的纷争中去呢?所以不接他的茬,也就过去了。这就是理解。1985年我第一次出席香港大学主办的明清史学术研讨会,那次会议,是史学界两岸学者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各自有差不多20人参与,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多两岸学者在正式学术会议上接触过。个别的接触倒有,是私人的。之前大陆学者和台湾学者都不可能见面。第一次见面在香港。见面后,大家非常地融洽。我写的雍正弟弟允改名的文章,庄吉发看到了,他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午餐的时间,他对着我来了,我对着他走去。两人就交谈开来了,没有障碍,因为都是谈的学术见解。不是因为你是台湾这边的,我是大陆那边的,他不那样看待我,我也是那样的,是很自然的交流,没有什么隔阂。两岸学者毕竟还是同一个文化传承的嘛。但是我觉得,台湾学者也不讲你大陆什么事,大陆学者也不讲你台湾什么事。各自内部的事,自己去解决,我们研讨会,就是研讨会,讨论我们的主题。我想关于两岸比较就是这些!
采访者:非常感谢先生给予我们这么多的教益,我们这些人能够这么长时间聆听您的教导,十分荣幸。真诚地谢谢您!也真诚祝愿先生身体健康,期盼您写出更多富有启迪的史学佳作。
冯尔康:谢谢!谢谢你们来和我交谈,我这也是一次整理自己史学观念的机会,我的想法可能有不对的地方,说出来不过是交流而已,以后有机会,欢迎你们来讨论,并祝你们学业精进,未来成就卓著。
(刁培俊、夏柯、刘佳佳整理,原载《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1期)
有关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的文章
《史记》、《汉书》自成书以后,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由于窜改、删削、误抄导致衍文、脱漏等现象比较普遍,到清代时,两书的错讹程度更加严重,有些甚至影响到对原来文义的理解,清代学者们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对《史记》、《汉书》作了细致的考订、校勘、训释、补遗等工作,以纠正错讹,归还原貌,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清代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023-08-20
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的巨变时代:中华民国代替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这三个大事件,可以说使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其深刻的程度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他们都是卓有成就的专家,将各该门学科一个世纪的研究状况、特点,以及这门学科的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变动的关系,作出精彩的说明。......
2023-07-02
在实录修纂中,史官人数转众,虽由一个家族世守史官已不可能,但在众多的修纂人员中,常常会出现相同家族的两三个成员相与修史,成为世家修史传统的继续和延伸。这个家族第一个参与实录修纂的是蒋,字德源,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参与《唐德宗实录》修纂的史官。......
2023-07-20
明代的《史》、《汉》研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总的说来,明代《史》《汉》研究重视评点,这一时期有关《史》、《汉》的评点著作大盛。从《史记评林》所列举的评点家人数看,其中晋一人,南北朝三人,唐十二人,宋四十六人,元二人,明代则有八十五人之多,占了一半以上,可知明代评点之风的盛行。自宋代以来,扬马抑班已成为主流认识。经和注相连,注用双行小文,这一形式为后来的评点家们继承。......
2023-08-20
第一部研讨森林文化史的《森林帝国》问世,阎崇年丝毫没有满足感,因为他心中还有着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的文化使命感。毫无疑问,阎崇年为森林文化史学研究开了个好头,可喜可贺。可见他的“大中华文化史观”与建立森林文化史学是关联的,互为补充的。现在阎崇年已经在森林文化史研究中做出成绩,笔者相信他还会继续从事这个方向的研讨,学术界同人也绝不会漠视他的建设森林文化史学的倡议,会逐渐参与这一领域的研治。......
2023-07-02
利用发电机调压时,发电机无功功率输出不应超过允许的限值。当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两种情况下的电压变化幅度不很大又不要求逆调压时,适当调整普通变压器的分接头一般就可满足要求。上述各种调压措施的具体运用,只是一种粗略的概括。对于实际电力系统的调压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可能采用的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才能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023-06-15
有关中韩高校音乐比较研究大约有2篇,这2篇论文都是中国朝鲜族音乐家的研究成果。论文详细信息如下:Liu Hongxin:《韩国与中国大学音乐教育系统比较研究——以韩国艺术综合学校与中国上海音乐学院为中心》,东国大学大学院,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高校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统计表中国的音乐教材研究可分为中国音乐教科书研究,中韩小学、初中、高中音乐教科书比较研究,中韩和其他国家教科书比较研究等方面。......
2023-11-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