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因统计渠道不统一,评价需要的相关统计数据不全面。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对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备性、科学性及其各种影响因子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分析和提炼,制订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支撑数字资源评价模型,开发和研究新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数字资源评价理论在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中彰显其价值,并使之日臻完善、科学。......
2023-07-06
采访者:冯先生,您能谈谈对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看法吗?
冯尔康:好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讨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前期讨论得很多,提出了很多的标准,我想那个作为我们过去的遗产,我们今天还是有所继承,有的还有效,大家还会遵循一些。
我先讲道德和政治关系的问题。流行观点就是评论人物的功过,主要看其对国家对社会的作用,道德这个问题是比较忽视的。我认为道德标准不能忽视,不能长期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也要适当提高它。关于道德标准对于人物评价的作用,可能做起来比较有难度,资料少,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对人物政治定性之后,如果是一个肯定的人物,我们就不愿再从道德等其他方面来考量他。因为政治是大节,道德是小节,不要拿小节去苛求历史人物。像白居易,过去虽然也给他定性为封建官僚,但又因为他揭露政治黑暗,说他有人民性。就最近我看的评论讲,对他有一些微词,比如他对待女性,对待家妓那些态度,像他这样已经上了岁数的人,还要几年换一个家妓,当时道德是没问题的。过去没人说,今天有人提出来,说白居易这人挺坏的,这就说的道德问题。我是想,人物评价,道德方面不可忽视,不能全然不顾,然而要实事求是,既不要苛求,也不要忽略不计。这种话好说,做难做。我写《雍正传》,说传主是改革家、杰出帝王,这政治方面似乎容易下结论;我又说他杀害、迫害兄弟、功臣,性格残忍,喜怒不定,说假话,篡改文献,可是在道德方面就总括不起来,这当然是自身努力还欠缺,同时少有借鉴,也不无关系。因此,这需要众人来努力,在历史人物评价中不要忽视道德的分析。
接下来我想谈谈“几分法”的评价方法问题。几分法是50年代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我理解是为肯定“正面人物”,如对斯大林、赫鲁晓夫批判之后,中国就使用几分法,去肯定斯大林功大于过,是正面人物。以后又有成绩和缺点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关系的提法。这本来是政治的问题,却由我们史学界用来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了。这个几分法,大家现在还在用,对历史人物也是这样。这里头有个问题,这么一分之后,往往容易使得我们忽视他的另一方面,所以我提出质疑,就是在这。它类似于传统的区分好人、坏人。三七开、二八开,首先是定成一个好人,只用在正面人物身上,没有说倒二八开的,坏人不用这个标准。你看我的思想方法就是这样,坏人那几分好就不提了,提了就是给坏人翻案,给坏人说话。那你立场有问题。另外,对于大人物、小人物这个标准历来是不同的。从古到今都不同,给大人物就网开一面,小人物小节就是大节,大人物小节无所谓,不足道,这些例子俯拾皆是,不必枚举。问题还不仅是对大、小人物评价标准的不公允,而是撇开大人物的道德问题,成为几分法评价体系的一种。几分法成了专给大人物、正面人物说好话的评价方法,不无偏颇。几分法并非不可用,而是需要全面评价一个人,不因其为正面人物,就以偏概全,为其遮饰。
采访者:冯先生刚才说的白居易这个问题,在他生活的时代,当时的道德和法律都是允许的,这是符合当时的情形的。我们今天评价它,是站在当时他那种情况下评价他,还是说以现在的标准来议论他?我觉得还是应该拿到历史中去,拿现在的事来说过去还是不好的。
冯尔康:您说得好,这正是我注意较多的问题。评价人物需要考虑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要关注历史人物的“时代”,您说要拿到历史中去,我也是这么想的。20世纪60年代历史学界讨论“历史主义”评价方法,提出不要以前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要求他们,苛求古人,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非常对。但是今天我们需要进一步地认识了,要回到历史的那个时代,回归历史,回归文本,注重历史时代的那个“当时”“当世”,观察当时人的信念、价值观念和利益,做出历史之理解和说明,而不是以后世的义理、后世的利益、留给后人多少东西为旨归去做评价。我觉得评价历史人物,要立足于古人对当世的影响,来做出评论,要回到他所处的时代,考察他对当世做了哪些努力来改善当时人的生活、生存状态,他能够做什么,做出了什么,不可能做出什么。评价以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影响为主要考虑的因素,以对当时社会作用为主,对后世影响为辅,这就是给人物定性的主要方法。就此,我想从四个方面稍微具体地谈谈想法。
一是“盖棺论定”与后世价值观的问题。盖棺论定,是说人已故去,不能有新事,故可论定,着眼点是放在他对当世的影响。他是为当世生活的,为当世人做贡献,他的作用也在于当世。他主要不是为后世来生活,这是现实。他的生活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的。当然也有古人考虑到后人的,为后人做一些事情,那是一种富于理想的人。然而盖棺论定也并非绝对的,原因不外是其人其事原来隐而不显的部分,后来彰显了,或有过誉而降低了,这也是由对其认识从表面到深刻,或者是后人的评价体系有了变化,就是标准变了、是非观念变化了。以对曾国藩的评价为例,前后极不协调。19、20世纪之际、民国前期,梁启超、蒋介石、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与抗战及以后,范文澜的冰点评价——《汉奸卖国贼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严重反差。20、21世纪交替之时,对曾国藩有所肯定了,或多所肯定了,所以曾国藩没有能够进入“盖棺论定”的境地。后世人的价值观念总在变化,使得历史人物难有定评,这也许就是有人说的“历史就是当代史”吧?历史不又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吗?我想,在某些方面可以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去分析古人的行为,注意,仅仅是古人的行为,但是万万不宜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古人,要求古人,给古人定性。
二是当世利益与后世利益的认定标准有无统一的可能。历史上人们的当世利益与后世利益肯定不会一致。如秦朝二世而亡,是当时人为当世利益对他的否定,他滥用民力,超过民力所能负担,所以群氓揭竿而起推翻他,虽说六国贵族亦行参与,毕竟是民众力量的结果。但是秦朝的建立及其制度从对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发展来看,有其积极意义。显然秦朝末年人与后世人有巨大分歧——当时人说是暴秦,后世说是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如何综合评论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这就涉及当世利害与后世影响的关系。秦朝对民族、国家后世的发展有利,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应予肯定。前人为此有所牺牲有其价值,有某种必要性,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但是牺牲应当有限度。若对时人与后人的利益有冲突,不能以牺牲当时人的利益为准,在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兼顾中,只顾后世,不顾当时人的利害,这是后人苛求于前人,是后人自私的表现。当世的标准和事后的价值评价,这种分歧能不能统一,这个我是考虑了,这个似乎统一不了。也许能统一。就说我们能有一种学说,把这个对当世好,对后世不好,或者反过来的情况,我们能有一种说法,能够成一说吧。我考虑这问题,反正是没考虑出来。我们后世形成的民族、国家至上的观念,在这种情形下,很难产生一种理想的说法。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想说,“盖棺论定”,后人不要以后人的是非观念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三是个人利益与民族、国家利益关系问题在人物评价中的作用。个人和国家不能放在对立的位置上,这是咱们今天的理解,原来历史上很长时间没有这种观点。现在我们要讲重视人了,讲人权了,个人不是国家的附属品。是的,只有国家强了,老百姓才有地位,所以要求个人牺牲来维护国家,历史上形成了为民族而牺牲的精神,像“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我们共同接受的理念。为了民族牺牲算不了什么,这是我们民族共识。不过事情不能是单方面的,应当是双向的。国家与个人的利益互为一体,个人为国家流血牺牲,国家应该爱护子民,保护子民。传统社会没有公民权,近现代社会是必须具备的。今日在强调个人爱国的同时,应当注意国家对公民的态度,对民众的关怀与体恤,才不偏废于一端。比如国人在外国遇到突发事件,国家应帮助克服困难,乃至派专机接回国。个人与国家长远利益的矛盾,很难统一,不能在人物评价上完全要求个人符合国家长远利益。因此我们做人物评价的时候,也应该考虑这个。你不能光讲个人来牺牲,你也要讲政府、民族、国家给他们什么,要把这个放在我们评价体系里。
四是在野派、清议派与当权派人物的评价,如何顾及社会理想与历史实际的问题。理想与实际对立统一的问题,这个也是我经常思考的。我们读史书,往往读的是官方正史。不得意的人、非主流的人写的书,过去所说的野史,对于这个要特别注意,常常是野史中记录某些历史的真相。但是我觉得这里头要特别警惕,就是野史中不同意见的说法,往往偏激一点,他跟实际情况有脱离的一面。具体来讲,执政者和在野者,你不管哪一朝哪一代,都有这个分界。所谓清流,清流在野,即使在官也不占主流地位。清流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所揭露对方的一些问题,历史家评论,常常用清流的这些资料,按照清流的标准来叙事。这个我觉得有对的一面,也有不客观的地方。因为执政者和非执政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非执政者看问题,有时太过理想化,有太多的责难,不了解执政者的难处,你在旁说风凉话、便宜话,那好说,而且头头是道,还真是相当准确。可是这个事,让你做你怎么办?就《马关条约》来讲,李鸿章给定为卖国贼,条约是你签字的,那理所当然你是卖国贼,你今天给他翻案也不好翻。你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你说当时应该怎么办?被日本打败了,现在必须结束这个战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一回事啊!你老佛爷跑到西安,要不要回来?现在处于战争状态,你要不要结束战争?你要结束战争,你就得签这个条约。你打又打不过人家,战争必须结束,条约必须签订,那怎么办?总得有个人去签字。那么充当这个角色的就一定是卖国贼,在野的人可以骂你是卖国贼。执政者他有苦难言,李鸿章不也推辞吗?不想去。但是还是让他去了。外国人说我就认他,是吧?《辛丑条约》不就是吗?非他出山不可。你说他怎么办。站在清议的立场上,你当然要骂他。可是一个务实的人,你怎么办?因此我说像李鸿章这样,他在跟日本、跟八国联军谈判时,是怎样一个态度,很是关键。我是失败了,要赔款,要割地,我到那是讨价还价,还是不讨价还价,我就奉送给你,还多送给些。李鸿章显然是讨价还价的,对不对,他也只能采取这种态度,最积极的办法就是讨价还价。因此他签字,这个你要客观些,不要对他责难太多,适可而止。中国是被打败了,签订了不争气条约,丧权辱国,但是他个人有多少责任?他是代表政权去签字,不要把他定为卖国贼。如果他在当中还想讨日本人的好,还想割的更多一点,那他是卖国贼。所以我就觉得评价执政者的时候,要客观,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你不要光看理想,也就是说理想和实际是两回事,你要处理实际的事情,而不是我的理想应该怎么办。在革命年代,按理想评价人物,是为宣传,当时亦不见得相宜,后世更不足为训,也不可延续。
采访者:这边我有一个疑惑。就是发现自己在做人物传记的时候,有时候不自觉地觉得自己研究的人物越来越可爱。有时候自己很难跳出来。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常态?我们研究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
冯尔康:这个可能是常态。您对他了解越多了,就理解了。他的弱点也就看清楚了。哦,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就所谓理解了。不过我想研究后,应该跳出这个。站得更高一些,全面来看事物。
采访者:冯先生,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一块,你看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冯尔康:我还要谈下关于“历史是胜利者来书写的”的问题。有文学家说“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文学却总是为受难者说话”,笼统地说这也不错。我要讲的,倒不是站在历史学的角度跟人家辩论,不是这意思。历史确实是给胜利者写的,那是不争的事实。李世民胜利之后,李建成就成为一个完全没有作为的坏人,这违背历史真实,抹杀他在建立李唐、反隋中的作用。这就是胜利者所写的历史。为胜利者歌功颂德,总结经验,此乃史学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历史也有另类,有另类作者撰写历史,为失败者张目,或揭露胜利者。另类作者,有史家、作家、散文家,史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史书。诗人写战后的萧条,如清代发配到东北的“流人”写叶赫城之为废墟,无意中写出战争的残酷,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就不是为胜利者而抒发。史学家也非清一色歌德派,起码司马迁就不是。司马迁非得给陈胜来个世家,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他就不以成败论英雄。史家强调公正、客观,董狐之笔也是有的。可见历史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有公正客观性,所以说历史也不是清一色的为胜利者歌功颂德。
总的来讲,我们对待历史人物,重在理解和说明他的行为,关键是在这。我们如何理解他的时代,他的作用,去加以说明,说明他为什么是这样,他为什么不能多做一点。你说求长生不老,反正大人物想这么做的不在少数,我们今天看了有点奇怪,但是我们理解他那个时代就行了,我们对他加以说明而不是光是批判,为什么秦始皇老受儒生的愚弄,非得去海上求仙人去,那么大的伟人,怎么老受愚弄。你得解释这个现象。你说唐太宗那么伟大的人物,就是立太子的事让他难上又难,最终也不能说解决得很好。你现在说康熙,好像没多少毛病,可是太子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关键我想就在说明它,而不是只是说他不对。
另外,历史人物评价要准确,即使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也不够,我想实践中特别需要警惕的就是这样那样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家很容易被思潮所左右,然后就很难客观,就把评价标准抛弃在一边了,是不是?早些时候,比如我们刚才说的,一切有阶级帽子,一戴就解决问题了。现在好像又反过来了,一切都是精英了。我在一篇文章里头说到,清代的皇帝研究,现在有一种风气,一切都肯定了,都是好皇帝了。这个就是一股风、一种思潮。现在整个来讲,不是像上个世纪批判的时代,好像变成褒扬时代了一样,所以我觉得真是值得警惕。还得实事求是,还得注意评价标准问题。好,人物评价就说这些。
有关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的文章
⑥因统计渠道不统一,评价需要的相关统计数据不全面。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对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备性、科学性及其各种影响因子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分析和提炼,制订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支撑数字资源评价模型,开发和研究新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数字资源评价理论在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中彰显其价值,并使之日臻完善、科学。......
2023-07-06
对弧焊电源动特性好坏的评定,就主观评定而言,是由操作者经试焊后做出的。不同的焊接电弧、不同的焊接方法对弧焊电源的动特性要求不同。我国对于弧焊整流器提出了一个动特性指标,见表2-4。在熔化极电弧焊中,引弧与飞溅情况往往是考核电源动态性能的重要内容。......
2023-06-30
5)BACnet标准的修正内容应该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在工程实际中已经颁布执行的成熟网络通信技术的标准融入,这里的网络通信技术包括信息网络、测控网络技术,同时也包括较新的工业以太网和实时以太网技术。......
2023-08-30
在当代,我国许多学者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认识。由于身心差异的显著性和多样性,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进行个别化的设计,以满足其独特的教育需要。其中干预性的支持服务是特殊儿童教育的核心内容。......
2023-07-02
二是同样的“价值标准”和“检验评价之有效性的标准”的关系。实践作为价值标准的现实表现,是唯一能够充分表现价值标准的形式。实践同客观价值标准之间的本质联系,意味着实践是一切评价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的评价是具有最高权威的评价,一切评价标准都要最终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实践作为价值和评价标准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同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人类普遍性,两者虽有区别,但并不矛盾。......
2023-11-28
孔子评点历史人物,一丝不苟。《论语·公冶长》云:“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卫灵公》云:“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尧欲让位于许由,许由逃到箕下,农耕而食。......
2023-11-16
相比之下,国外的读写教学和测评领域更加重视开发、运用各类写作评价标准和反馈工具。以下兼顾适用情境、工具类型,呈现三个国外写作评价标准。表6-10加拿大BC省9年级“交流思想和信息类写作”的详细等级量表(部分)续表综合起来看,以上呈现的三个评分标准有较强的代表性。......
2023-08-17
泸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框架是基于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而研发编制的。分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初中段制定发展性评价标准。泸州市教委还根据实际情况对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了一些调整。学业负担状况通过采集家长、教师和学生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结果。......
2023-07-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