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成果为大众分享,图籍内容至关重要,而其表达形式的讲求同样不可忽视,至少要留意下述四点:其一,平铺直叙的写法。史学著作要有大量的证据,会有大段大段的原始材料的引文,会有史料的考证和复杂事件、历史之谜的反复论证。需要舍弃那些史料引文,将它变为语体文,直接表达出来,令文气流畅,读者顺利阅览。大众化的读物不能不讲究这些。这也令史学游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
2023-07-02
第一部研讨森林文化史的《森林帝国》问世,阎崇年丝毫没有满足感,因为他心中还有着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的文化使命感。他说:“就东北亚乃至全球历史而言,提出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的课题,主张重视森林文化在中国、在东北亚和在全球历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在东北地区的同一纬度带上,存在着一条森林文化带,这一范围内的各个地域、各个族群,不仅文化相似,而且命运相通。”
他提出一个新领域的学术研究方向,是学术建设大业,非常可贵。他不只是倡议,更是身体力行,在《森林帝国》一书中对森林文化的内涵、森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森林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组成要素、森林帝国的历史意义,都做出颇有建树的研究。他对森林文化的地域和内涵颇有见解,如认为“森林文化是指北半球冻土带以南的一条森林文化带,其各族群的部民,过着定居生活,为渔猎经济,兼以蓄养、采集等”。他在“森林文化素描”一章中,论及地理(含地理区位、自然因素、植物生态、森林生态)、经济(含渔猎经济、长于骑射、进贡方物、夷字释意)、文化(含祭祀主神、萨满信仰、语言文字、文学映像、历史记忆、敬畏林兽)、生活(含定居生活、饮食习惯、生活习俗、文化娱乐)与森林文化的关系,为建设森林文化史学提供依据内容。毫无疑问,阎崇年为森林文化史学研究开了个好头,可喜可贺。
阎崇年森林文化史研究延伸出另一个学术建议,即树立“大中华文化史观”,认为中国历史研究,不能只是关注中原地区,同时着力于边疆史,所以他说:“主要从中原观点来解释中华历史已经不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应该跳出中原文化中心论的窠臼,将研究视线投射到中华所有地区和各个时代,投放到多种文化形态,投散到世界文化的视野,这样才能更公正客观地评价中华民族,在各个时代、在各个地区、在各个族群、在各种文化形态的交互关系中,其真实、全面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所以,应当树立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之间,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借鉴、互相推进,从而形成一主多元、共同发展的大中华历史文化观。”可见他的“大中华文化史观”与建立森林文化史学是关联的,互为补充的。
学术事业,“乃天下之公器”,是众人的事业。众所周知,一门学问的开创者是不可能将事情都做好,都做完,需要众人的参与及贡献,才可能做得完满。现在阎崇年已经在森林文化史研究中做出成绩,笔者相信他还会继续从事这个方向的研讨,学术界同人也绝不会漠视他的建设森林文化史学的倡议,会逐渐参与这一领域的研治。
有关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的文章
史学研究成果为大众分享,图籍内容至关重要,而其表达形式的讲求同样不可忽视,至少要留意下述四点:其一,平铺直叙的写法。史学著作要有大量的证据,会有大段大段的原始材料的引文,会有史料的考证和复杂事件、历史之谜的反复论证。需要舍弃那些史料引文,将它变为语体文,直接表达出来,令文气流畅,读者顺利阅览。大众化的读物不能不讲究这些。这也令史学游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
2023-07-02
(一)社会政治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得以彻底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逐步确立。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党的工作重点。自此,我国进入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新时代。时至今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然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之一。......
2023-07-03
史学工作者应以自身的研究成果让大众来分享为目标,即治史是为大众提供历史知识,令历史知识成为大众文化的应有内容;史学书籍应有知识性、故事性和通俗性,以及文字表达方面的可读性。近代史学研究,为史学知识大众文化化创造了条件。史学知识大众文化化,需要向古今民间文学艺术家学习。史学研究成果如果走向大众文化化,史学也会取得大众的信赖,不会被社会抛弃,避免真正的学科“危机”。......
2023-07-02
⑥因统计渠道不统一,评价需要的相关统计数据不全面。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对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备性、科学性及其各种影响因子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分析和提炼,制订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支撑数字资源评价模型,开发和研究新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数字资源评价理论在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中彰显其价值,并使之日臻完善、科学。......
2023-07-06
阎崇年给读者的答案与崛起同样,要在森林文化中寻求,那就是森林文化与文化统合没有随着时代演进而不断求新,却固守着八旗制度,与农耕文化的某些内容始终处理不当,又无视资本主义新文化的冲击,终致衰亡,留给后世严肃的思考问题——中华文化与世界范围的主流文化关系的难题。这是一部前人所未有的森林文化民族发展简史、森林帝国兴亡史。......
2023-07-02
因为两岸的方法论、研究的课题许多是一致的,所以就容易交流。在交流当中,在史学新领域研究方面我的印象大体上是这样:西方—我国台湾地区—大陆。台湾新文化史的内容,后来在大陆相继开展研究。台湾学者从大陆的研究中汲取不少东西,特别是民族史、考古学,这两方面他们条件不如大陆。......
2023-07-02
1.展开文献梳理,分析教材资源研究初期,课题组在认真研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发表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以及教育部颁布的数条关于传统文化的文件后,潜心钻研教材,根据传统文化的定义,梳理了五·四学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共梳理出271篇传统文化资源的文章。......
2023-08-07
心态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联,心态史成为社会史的组成部分。物质文化史研究。集体记忆总是和一些特定的集体和共同体联系在一起,常常通过仪式、信仰状况和纪念活动、对一些事件的态度表现出来,同时集体记忆往往与现实联系密切,形成民族的记忆,帮助史家发掘深藏在民族心灵深处的传统遗产和民族认同。可见学者在各自的研究实践中寻找行为与思想、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深化历史研究和对它的认识。......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