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倡议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研究的优化方向

倡议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研究的优化方向

【摘要】:第一部研讨森林文化史的《森林帝国》问世,阎崇年丝毫没有满足感,因为他心中还有着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的文化使命感。毫无疑问,阎崇年为森林文化史学研究开了个好头,可喜可贺。可见他的“大中华文化史观”与建立森林文化史学是关联的,互为补充的。现在阎崇年已经在森林文化史研究中做出成绩,笔者相信他还会继续从事这个方向的研讨,学术界同人也绝不会漠视他的建设森林文化史学的倡议,会逐渐参与这一领域的研治。

第一部研讨森林文化史的《森林帝国》问世,阎崇年丝毫没有满足感,因为他心中还有着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的文化使命感。他说:“就东北亚乃至全球历史而言,提出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的课题,主张重视森林文化在中国、在东北亚和在全球历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在东北地区的同一纬度带上,存在着一条森林文化带,这一范围内的各个地域、各个族群,不仅文化相似,而且命运相通。”

他提出一个新领域的学术研究方向,是学术建设大业,非常可贵。他不只是倡议,更是身体力行,在《森林帝国》一书中对森林文化的内涵、森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森林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组成要素、森林帝国的历史意义,都做出颇有建树的研究。他对森林文化的地域和内涵颇有见解,如认为“森林文化是指北半球冻土带以南的一条森林文化带,其各族群的部民,过着定居生活,为渔猎经济,兼以蓄养、采集等”。他在“森林文化素描”一章中,论及地理(含地理区位、自然因素、植物生态、森林生态)、经济(含渔猎经济、长于骑射、进贡方物、夷字释意)、文化(含祭祀主神、萨满信仰、语言文字、文学映像、历史记忆、敬畏林兽)、生活(含定居生活、饮食习惯、生活习俗、文化娱乐)与森林文化的关系,为建设森林文化史学提供依据内容。毫无疑问,阎崇年为森林文化史学研究开了个好头,可喜可贺。

阎崇年森林文化史研究延伸出另一个学术建议,即树立“大中华文化史观”,认为中国历史研究,不能只是关注中原地区,同时着力于边疆史,所以他说:“主要从中原观点来解释中华历史已经不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应该跳出中原文化中心论的窠臼,将研究视线投射到中华所有地区和各个时代,投放到多种文化形态,投散到世界文化的视野,这样才能更公正客观地评价中华民族,在各个时代、在各个地区、在各个族群、在各种文化形态的交互关系中,其真实、全面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所以,应当树立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之间,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借鉴、互相推进,从而形成一主多元、共同发展的大中华历史文化观。”可见他的“大中华文化史观”与建立森林文化史学是关联的,互为补充的。

学术事业,“乃天下之公器”,是众人的事业。众所周知,一门学问的开创者是不可能将事情都做好,都做完,需要众人的参与及贡献,才可能做得完满。现在阎崇年已经在森林文化史研究中做出成绩,笔者相信他还会继续从事这个方向的研讨,学术界同人也绝不会漠视他的建设森林文化史学的倡议,会逐渐参与这一领域的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