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宫廷史研究的范围考察

宫廷史研究的范围考察

【摘要】:从多角度思考宫廷史研究的内涵与外延,概括讲是明清宫廷建筑群、宫廷文物研究与政治史、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结合,稍微具体讲,想到几个方面:从政治史角度考虑,皇宫是传统社会的政治心脏,为中枢决策之所。其时康熙帝诸皇子争夺储位,雍亲王以此表示他淡泊胸怀,无意于储位的争竞,给人以假象。[2]就宫廷人群史来讲,所有宫墙内之人都是宫廷史的研究对象。明清宫廷史研究,明确宫苑的范围甚为必要。

从多角度思考宫廷史研究的内涵与外延,概括讲是明清宫廷建筑群、宫廷文物研究与政治史、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结合,稍微具体讲,想到几个方面:

从政治史角度考虑,皇宫是传统社会的政治心脏,为中枢决策之所。乾清门的御门听政,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引见中下级官员,乾清宫举行君臣柏梁体赋诗会的君臣同乐,保和殿殿试贡士,太和殿筵宴朝正外藩,午门献俘,天安门宣诏,中海丰泽园和避暑山庄莆田丛樾试种植农作物(如御稻)与推广。宫廷及其各个处所,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诸如朝代的更易与迁都,明成祖的攻陷南京,而后的迁都北京与南北二京制度,李自成的武英殿登基与败亡,满洲入关定都北京与建设夏京避暑山庄;它还是皇家施行各项政策的见证,民族认同的见证,国际交往的见证,皇帝与皇室成员的生活与政治关系的见证。比如雍亲王府(雍和宫)之东寝宫,西室屏门上前曰“劝农”,后曰“课织”,屏间绘有耕织图,这就令人想到,康熙帝发布《耕织图》之后,作为皇子的雍亲王(日后的雍正帝)推出《耕织图》,并且以他本人和妻子那拉氏为模特绘制农夫织妇形象,以迎合康熙帝重农劝农之意,谋求康熙帝的好感。当然也会想到在清代农业为主的社会中,重农耕乃朝廷应有之意。还回到雍亲王话题,在王府太和斋之东北的“五福堂”,匾为康熙帝御笔,康熙帝本人追求五福,并认为“考终命”最难。堂内雍亲王书写的匾曰“悦目赏心”,联曰:“大德曰生到处和风甘雨;与民偕乐随事击壤歌衢。”堂后有书室,堂内雍亲王书匾“幽偏自怡”,联曰:“健行乾不息,逊志亦无方。”[1]雍亲王选编《悦心集》,此书的命名,与五福堂匾联的含义完全相同。其时康熙帝诸皇子争夺储位,雍亲王以此表示他淡泊胸怀,无意于储位的争竞,给人以假象。如此韬略与作为,可知他后来位登九五,哪里是偶然的事情!雍亲王府的匾联和雍亲王的未来前途竟然是如此合拍,为研究雍正帝史提供了绝好的物证。

从宫廷政治斗争史角度看,皇宫具有“凶宅”成分。宫廷的凶杀案与宫闱疑案历来很多,王朝更替时期有,王朝内部也有。靖难之役中,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或云由地道出亡,这就成为郑和西洋的动因之一。改朝换代的屠戮,才有崇祯帝的“汝何故生我家”的悲惨哀嚎(《明史·公主传》),致使昭仁公主惨死在崇祯帝剑下,长平公主受伤而夭亡,真是“不幸生于帝王家”呀!

从宫廷生活史方面讲,皇宫含有牢笼因素。历史上时或出现不守帝王规范的越轨行为皇帝,如汉成帝的微服出游,汉灵帝的在宫中开设商店取乐。明武宗出游宣府、大同,成为京剧《梅龙镇》之张本;他以宣府为家,在那里过年,而将皇宫、南郊祭天置于度外;他游江南,泛舟落水,终致得病而崩。乾隆帝在圆明园开设买卖街,留下逸闻趣事。二十年前我撰文《皇家“买卖街”游戏》,说到有的皇帝秘密出游和在宫苑开设商店,斥责他们的荒唐之外,提出“皇宫中的生活是那样美好吗”的问题,指出宫苑虽然不小,但再大也不过是那种围墙内的天地,在这一点上皇帝的活动范围就不如老百姓的活动地盘大,“皇帝不能出宫,在一定意义上说皇宫也是皇帝的监狱,虽然他是那里的主人”。臣民可以走亲访友,逛市场,与熟人、陌生人打交道,“是宫中所没有的。皇帝也是人,也会向往民间丰富多样的生活……(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不是过分的、无理的。因此我们指责汉灵帝这一类君主的时候,还要看到那种封建的政治体制,也限制了皇帝个人的个性发展和生活情趣,他也成为被扭曲的人,他们希望在帝王生活之外还有普通人那样的一些生活内容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所以“封建帝王的政治制度是更应该诅咒的”。因此也有人说“天底下可能没有比紫禁城更不合适一个孩子成长的地方了。唯独缺乏一样东西:简单平凡的亲情”。[2]

就宫廷人群史来讲,所有宫墙内之人都是宫廷史的研究对象。皇帝、太后和太上皇、皇后、妃嫔、皇子、皇女、太监、宫女是,非皇宫正式成员的杂役人员也是。上自帝后,下至太监、宫女、杂役,他们的生活都需要被关注。在实际上,往往留意的是皇帝、得意的后妃和皇太后,宫苑下层人物常常被忽视,这种情形似宜改变。我觉得,帝王的寿命长短及形成的原因,皇家的生育与抚育,太监、宫女的“伴食”,民间稳婆与选秀女、与宫中收生,等等专题史,均值得深入研究。

明清宫廷史研究,明确宫苑的范围甚为必要。宫廷建筑群包括北京故宫(含三海)、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雍和宫,明孝陵、明十三陵、凤阳明陵、清东陵、清西陵、辽宁清三陵,以及南苑、圆明园、畅春园等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