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专题史研究和文化考察相关文章摘要

专题史研究和文化考察相关文章摘要

【摘要】:常建华著《宗族志》,宗族史、谱牒史的带有资料性的说明,特别是对元明两代宗族史研究。吴仁安的上海望族研究、望族文化研究。天津社科院、中国城市研究会主办的《城市史研究》,至2001年已有20辑,设有“城市空间”专栏。

1.家族史研究

走出家族族权是政权附庸的定位及定性研究。

(甲)研究家族活动及族谱的社会功能,互助、救济的作用,家族文化活动。如陈支平《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江庆柏的江南望族文化研究。

(乙)联宗作为家族史的重要问题被提出来。钱杭著《血缘与地缘之间——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2001年)。

(丙)李文治的研究,提出嘉靖大礼议中放宽民间祭祖世代及政治性质加强见解。

常建华著《宗族志》(1998年),宗族史、谱牒史的带有资料性的说明,特别是对元明两代宗族史研究。

(丁)望族研究。吴仁安的上海望族研究、望族文化研究。

(戊)将家族史纳入地方史的历史人类学的研究。陈春声、刘志伟、郑振满等人的华南历史人类学“工作坊”(张小也语)。

(己)新发现的以村落为基础的家族研究。如周銮书主编《千古一村——流村历史文化的考察》(1997年),江西乐安董氏家族史。

(庚)现代家族史颇有研究者。钱杭等人在江西田野调查,写出《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一项社会人类学的研究》(1995年)。

王沪宁作《当代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1991年),颇具资料性。

笔者对当代家族史有兴趣,成稿《十八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

(辛)家族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开始有人问津,如赵华富对黟县叶氏家族的研究。

(壬)人类学家对福建闽江下游家族史的跟踪调查:

林耀华作《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1989年);

林耀华著《义序的宗族研究》(2000年);

庄孔韶著《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2000年);

黄树民著《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2002年)。

(癸)姓氏文化与家族文化研究的结合

姓氏文化研究热,李学勤主编《中华姓氏谱》,天津出版《百家姓书系》。

2.城市史研究

城市史研究的一种渠道,是从商会史研究发生的,如天津、苏州商会研究。天津社科院、中国城市研究会主办的《城市史研究》,至2001年已有20辑,设有“城市空间”专栏。

城市空间与属性研究,刘凤云著《明清城市空间的文化探析》(2001)。

冯贤亮研究16世纪江南筑城,同防倭有关的论文

市镇研究颇有成果,重点在社会经济和功能。

也有研究农村住宅的,吴建华论清代人口与住房。

3.妇女史、性别史研究

同性恋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吴存存著《明清社会性爱风气》(2000年),认为同性恋流行在社会上层和士人中,产生同性恋文学。张在舟作《暧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2001年)。

笔者的女性史研究与变化:《清代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的社会地位述论》(1985年),《古代著名沦落女子为何受褒扬》(1996年),《清代节烈女子的精神世界》(1999年)。内容上从着眼于社会制度与女性被压迫,转向关注女性自身状况与心态。

4.灾荒史与生态环境史研究

新近开展的研究领域,《中国农史》杂志开辟“生态·农业·社会”专栏,发表生态环境与农村社会的论文;王利华著《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2001年)。

5.身体史研究

作为国际学术界新兴研究领域的身体史(医疗社会史),大陆学人的研究刚刚开始,余新忠著《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预计2003年1月成书),分析疫情特征和社会对策。

6.民间社会研究

研究民间组织及其活动、民间意识、民间信仰很大,以庙会研究为例。有朱小田著《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江南庙会论考》(2002年),赵世瑜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2002年)。还有赓续顾颉刚妙峰山庙会史的研究。

7.历史记忆的研究

赵世瑜等作《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1999年),赵世瑜著《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