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学者通叙古来社会史的专著同样显示出著作者的社会史观念。他们在《中国社会史》一书中,涉及家族、科举出仕、妇女与婚姻、社会冲突与协调、娱乐与赌博、宗教与民间信仰等内容,“反映基层社会及联系政治与社会关系的几个重要面相。虽由于篇幅的限制,未能全面涵盖社会史所涉的领域,但希望反映近来研究的新趋势”[28]。......
2023-07-02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文化史与社会史有“荣枯与共”的命运,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史研究兴起,跟着社会史研究开展起来,前者似有后劲不足之势,而后者却以揭示社会精神面貌的社会文化研究作为特征之一,弥补前者的缺憾,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国外,学术研究的思潮变化多端,流派纷呈,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从年鉴派到年鉴—新史学,到后现代主义史学,到政治史、事件史、叙事史、传记的回归,特别是新文化史的流行,与本文主题最有关系,下面就将中外学者业已关注的“文化与社会”研究内容缕叙一二。
心态史学研究。心态史家认为每个人身上几乎都贮存着一些既成的观念,人的很大一部分思维和行动的习惯便由这些既成观念所构成。心态,指个人或人群无意识的精神内涵和不由自主的心理行为。心态史研究个人群体行为的意识,以及决定其行为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所寻觅的意识,就是那种不易把握的概念、模糊的思维活动、隐藏的潜意识,因其同人们的行为有更直接的关系,利用它研究社会历史,便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心态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联,心态史成为社会史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文化的意味增多,出现“文化—心态史”,给予人的行为更多的文化意义的解释。比如明末至晚清的某些战争中,指挥官将裸体女人驱赶到阵前以抵挡敌军,是所谓的“阴门阵”。研究者指出,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女阴是秽物,摆阴门阵是实行厌胜术,以瓦解对方,这是将心理中的污秽观用于战争。
物质文化史研究。物质文化史研究食物、服饰、器皿、建筑等有形的实物,任务是找出其中的礼仪制度,尤其是文化的含义。学术界研讨服饰史,透过服饰时尚,看到人们追求艳、新、异的文化观;从美学的角度分清服饰中的雅、俗之别,以及各色人等自身所塑造的形象;从对所谓“服妖”的态度观察各个社会阶层的社会观念及其间的矛盾,当社会下层服色违制,与社会上层服色无别时,社会上层出于优越感一面会反对服色逾制,一面会别创新装,以区别于社会下层,达到心理的平衡。
历史人类学研究。现代学者趋向于将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看作一回事,都称为历史人类学。历史家用人类学的方法、视角考察历史现象,通过婚姻、家庭、家族、宗教、信仰、语言做出观察,就中关注于人们的观念、心态、欲望、感情、知觉、风俗、习惯和行为,以明了行为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大众文化史研究。大众文化内容多种多样,如民间信仰、民间宗教、民众意识、民间故事,甚至可以将社区文化、也即所谓“小传统”包括进来。关于民间宗教(秘密宗教、秘密教门、秘密社会)向为史家所留意,但过去多侧重在其源流组织、事件诸方面,目前趋向于对其核心成分的信仰问题进行探讨。精英文化、统治者文化的文化霸权问题,民间文化对它有无抗争,有无自主性,有无对霸权文化的反影响,是大众文化史研究中经常讨论的问题。
表象史研究。表象是被人们感知的行为,是物体呈现在精神中的方式,包含形象、象征物、感知或感觉代表性等。它是心态史的延伸。它研究对现实世界感知的历史,认为外界条件与人的反映不是一回事(不是有什么外界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反映),人们的行为取决于人们对客观条件的感受,取决于他们的表象体系(如人们的智慧程度、个人性格、关注中心和目标)。表象史家注意历史上人们自己塑造的形象,通过人们的举手投足,对气味、声音等感觉的研讨,找出人们的心理活动,做出社会的和文化的说明。
政治文化史。政治史原来是被社会史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的,现在恢复对它的研究,不过不是简单的复旧,而是赋予新的研究内容,如开辟政治舆论史,如留意于人们对政治的态度,显然这是文化方面的内涵。
集体记忆史。强调记忆的社会性,将其区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传统”。记忆是具体的、主观的,带有感情色彩的。集体记忆总是和一些特定的集体和共同体联系在一起,常常通过仪式、信仰状况和纪念活动、对一些事件的态度表现出来,同时集体记忆往往与现实联系密切,形成民族的记忆,帮助史家发掘深藏在民族心灵深处的传统遗产和民族认同。
身体史(医疗社会史)研究。身体史根植于特定的社会文化领域,如性别、政治、劳工、农民、技术、艺术、医学、科学、宗教等历史中,是20世纪晚期的产物,目前只提出地方性的知识,能够指出文化多样性、特殊性及地方色彩。如中国“割股疗亲”史的研究中,获知“血气”观念、“同类相补”观念在这种行为中的思想指导作用。
上面所列的各种历史研究,有的是学科研究的领域,如历史人类学、政治文化史等,有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领域,而是一种研究的视野,一种视角,或者说一种方法,如心态史、表象史等。就中有属于社会史研究范围的,也有属于文化史研究序列的,不过我们从这些不同门类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文化因素情有独钟,都想揭示文化因素对人们的历史行为的作用。可见学者在各自的研究实践中寻找行为与思想、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深化历史研究和对它的认识。
有关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的文章
中国大陆学者通叙古来社会史的专著同样显示出著作者的社会史观念。他们在《中国社会史》一书中,涉及家族、科举出仕、妇女与婚姻、社会冲突与协调、娱乐与赌博、宗教与民间信仰等内容,“反映基层社会及联系政治与社会关系的几个重要面相。虽由于篇幅的限制,未能全面涵盖社会史所涉的领域,但希望反映近来研究的新趋势”[28]。......
2023-07-02
第一部研讨森林文化史的《森林帝国》问世,阎崇年丝毫没有满足感,因为他心中还有着建立森林文化史学的文化使命感。毫无疑问,阎崇年为森林文化史学研究开了个好头,可喜可贺。可见他的“大中华文化史观”与建立森林文化史学是关联的,互为补充的。现在阎崇年已经在森林文化史研究中做出成绩,笔者相信他还会继续从事这个方向的研讨,学术界同人也绝不会漠视他的建设森林文化史学的倡议,会逐渐参与这一领域的研治。......
2023-07-02
近年社会史研究的恢复,还表现在1986年10月中旬“中国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的召开。通过讨论,与会者提高了对社会史研究的认识。天津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社会史丛书》,并邀请研究者成立了丛书工作小组。这一切表明人们对开展社会史研究的巨大热情。瞻望前途,理应充满信心,这就是史学界研究社会史的趋向,这就是与社会史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进展,这就是当代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趋势,这就是众心渴望与努力实现“双百”方针。......
2023-07-02
如此看来,用群体的方式有意识地进行专题学术研究,重要的是方向选择的准确和富有创意,“医疗·社会与文化”专题的提出,富有学术前瞻性,是新史学的开创性方向,它的被提倡,实属难能可贵。上述事例表明,这种有组织的研究,充分表现了台湾史学界开创新方向、新领域的研究,是新史学起步的新气象。......
2023-07-02
在进行了理论概括和个案介绍之后,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学者对社会史研究内容的构想。对于生产,他指出社会史家应有的视觉:“……农业、工业和商业,不是因为对它们本身感兴趣,但是不以它们为参考,就不能对社会功能作出任何解释。”[30]他的社会史,没有撇开经济和文化。这两种观点关系到社会史是历史学中的专史,还是就是全部的历史的分歧问题。......
2023-07-02
如果说近年史学研究开出两朵奇葩的话,文化史是其一,另一支就是社会史了。要克服我国社会史研究前进中的不足,笔者想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在整体研究上下功夫,其二是继续拓宽研究领域。社会史研究不能停留在拓宽的表面上,但是综合探入的整体研究又是建立在广阔层面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深化与拓宽,是当前社会史研究进展的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最好。......
2023-07-02
强调“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使史家在做专题研究时,自觉地进行与其相关联事物的考察,从而取得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和进展。这里主要从社会史研究方面来看其收获。新文化史家追求更大程度的人类自由,认为文化影响甚至决定政治和经济的行为。总起来说,社会史研究借助文化史研究资源,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而社会史研究的文化取向,含有整合文化史的内容,并进而试图把握社会运动的轨迹,作出总体史的说明。......
2023-07-02
公共关系不仅在美国有如此的规模,在西欧、美洲、亚洲等国也有很大的发展。1924年,英国帝国交易局开始利用大规模的宣传促进世界期货、现货贸易,因而被认为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型。(三)亚洲的公共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共关系从美国传播到亚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日本的公共关系随着战后美军的进驻而传入。1957年之后,公共关系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在日本出现。......
2023-07-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