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史史料研究与整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社会史史料研究与整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摘要】:开展社会史史料的研究。没有史料,便没有史学,开展社会史研究,须以史料研究开其端。惟因社会史史料研究仍然是一片处女地,亟待耕耘。社会史史料学是社会史研究的辅助领域,需要社会史研究者给予应有的关注。瞿宣颖所做的仅是整理工作中的一种,即摘录一些相关材料,加以汇集,是所谓“丛钞”,或曰“文编”。再一种整理是对社会史史料专书,或基本上是这一类型的图籍进行整理出版,是为单行本文献整理。

社会史的史料是相当多的,因为中国历史文献汗牛充栋,内中不乏记录人们社会生活的史事,为社会史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素材,但是它有其不同于政治史、经济史等其他专史史料的特点。首先是零散性,缺乏专门记录,散见于各种文体、题材的历史文献中,增加了研究者搜求的难度,然而又非全然是大海捞针,即以“二十五史”而言,很难说它们荟萃社会史资料,不过经过学者的利用,其中保藏有大量社会史材料则是无疑的。其次是不完整性,对史事记叙不甚清晰,对一些史事几乎未予著录,令研究者产生无米之炊的感叹。最后是史料尚未做整理,不像有的专史的资料,从古人到今人,不断地给予关注,做了一些汇编的搜集整理工作。

开展社会史史料的研究。没有史料,便没有史学,开展社会史研究,须以史料研究开其端。社会史史料散在各种体裁的文献中,在古代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中,每一类的图籍都可能包含社会史的资料,如何去搜求,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笔者粗浅的体会是:史部政书类典礼、法令目,正史类诏令目,时令类,地理类杂记、游记目;子部杂家类和小说家类(即今日所说的史料笔记)、类书类;经部礼类等类目中的图书,社会史的材料相对多一些。社会史史料的整体状况究竟如何,要靠对其进行史料学的研究之后,才可能把握得更准确一点、好一点。惟因社会史史料研究仍然是一片处女地,亟待耕耘。社会史史料学是社会史研究的辅助领域,需要社会史研究者给予应有的关注。

社会史史料的整理与出版。如前所述,社会史的材料未作搜集、汇编,当然不是说毫无成果,瞿宣颖于1937年枣梨的《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甲集)即为一例,可谓凤毛麟角。这种汇编的工作非常重要,能为研究提供许多方便,所以该书虽不是编得非常成功,但在80年代仍然再版,表明读者、研究者需要它。瞿宣颖在该书“题语”中表示:“更假岁月,当仿‘容斋’,续成五笔,补其阙失。”他只刊印了一部甲集,未能如愿。整理社会史史料是众人的事业,今日之社会史研究者其有意乎?瞿宣颖所做的仅是整理工作中的一种,即摘录一些相关材料,加以汇集,是所谓“丛钞”,或曰“文编”。另外一种是丛书,即将具有同类内容的图书文献汇编在一起,出版社会史专题丛书,或者是同一文体的丛书。前者如女性社会史史料丛书,可以选编班昭《列女传》、唐人郑氏《女孝经》、毛奇龄的《胜朝彤史拾遗记》等不同文体的书籍,合为一部丛书;后者是选择同一体裁的书籍,如选编家族谱丛书,就此还可以分出类别,如可选刊某个地区的家谱,供研究区域社会史选材,或选名门望族的家谱,提供望族社会史的素材,还可选取某一个民族的族谱,可作民族社会史选材之用。再一种整理是对社会史史料专书,或基本上是这一类型的图籍进行整理出版,是为单行本文献整理。外国人著作中有关中国社会史的材料,同样可以选编成丛书或文编枣梨。总之,整理有关社会史的史料文献,可以是、而且应该是多种途径的,文编、丛书、单行本,皆是不可忽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