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似乎可以将经典之作,依照其内容广阔程度和研究深度,以及方法论的价值,经过筛选,挑出具有标志性的文章,结集成册,以便于参考。内容范围有三,一是关于理论、方法论的,二是涵盖面广阔的经典论文,三是具有前瞻性的,以前者为主,后二者放于次要地位。
教材建设。许多高等学校开设社会史课程,可是绝大多数没有讲义;一些本科生、硕士生想攻读社会史方向的硕士、博士,但是不敢报考,因为没有教材,教师又开不出像样的参考书单,应试无从准备。事情很简单,为培养社会史研究人才,为开展社会史研究,需要社会史教材。现在笔者见到的有两种,均出版于1996年,一是李泉、王云等撰著的《中国古代社会史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另一是黄宽重、柳立言撰著的《中国社会史》(台湾空中大学),前者时代上限于古代,后书作者于“序”中云“未能全面涵盖社会史所涉的领域”。这两部书一定程度地适应了教学需要,对于教材建设均起到并且还在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时空方面尚有局限,需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著作,要有“中国社会通史概论”或“中国社会史纲要”一类的著作,它要符合于这样的一些要求:时代上包括古代和近现代,是社会史通史,给人以较完整的社会史知识;内容上涵盖量要大,应有的历史内涵不可缺少,因系教材,文字又不能多,要达到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的简约,真正做到言简意赅;要能够综合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要有著作者自身的学术见解;需要适当地介绍有关社会史的理论及其研究。要求如此之高,常令人畏而却步,故而呼吁教材之声不断,而全面系统简述社会通史的教材却一直没有出现,这种状况总是不能让人满意的。似乎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加紧工作,能做到何种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亦未为不可。而且教材应当不断地修订,亦无须将它看得神秘了。
选编社会史论文集。几十年来,社会史研究的论文数量繁多,质量自然是参差不齐,高质量的文章经过时间的选择,仍为研究者必备的参考读物。似乎可以将经典之作,依照其内容广阔程度和研究深度,以及方法论的价值,经过筛选,挑出具有标志性的文章,结集成册,以便于参考。这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社会史研究在一个阶段的某种小结。
选译国外社会史研究论文集。内容范围有三,一是关于理论、方法论的,二是涵盖面广阔的经典论文,三是具有前瞻性的,以前者为主,后二者放于次要地位。鉴于以往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所选译的文章是十年或几十年前面世的,现在是信息时代,以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宜。新发表的著述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如何准确把握其学术价值,这自然要看编译者的学术水平,关键是要见得多,选择就可能精到了。
组织高质量的社会史专题论文集的写作。其内容可以是社会史研究范围内的任何一个专题,也可以是关于社会史理论和方法论的。有兴趣者选取了专题,设计好大纲,邀请志同道合者分头写作,适当时间召开小型讨论会,以提高作品的质量,然后梓刻行世。这类工作已有学者在进行,成绩显著,唯其内容均是具体史事的,关于社会史理论方面的尚未见到。不适当地、空泛地议论社会史的研究理论,似无多大必要,但理论还是要研究的,可以考虑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