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等级观点与分析方法的优化策略

等级观点与分析方法的优化策略

【摘要】:例如在讨论封建社会矛盾问题时,利用阶级观点认识佃农与地主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使用等级分析方法,不难发现作为赋役主要承担者的平民地主、自耕农有共同利害,同封建国家形成一组矛盾关系,而这是在主佃矛盾之外的又一种社会基本矛盾,于是在社会上存在着地主与佃农、“税民”与国家两种基本矛盾。

农民与地主的生产关系”“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等提法,是以佃农即农民的观念为前提的,倘若我们承认农民中有不可忽视的自耕农等成分的存在,就不能不认为上述概念缺乏科学性

“地主阶级即封建统治阶级”之说,忽略了地主构成里包含的庶民地主,如果将命题改为“特权地主是封建统治阶级”就确切了。

“劳动人民创造世界”“农民战争推动历史发展”的观点,强调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有其道理,特別是在英雄史观盛行的时代。但是历史的进化乃是沿着矛盾斗争双方的合力方向前进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都对历史的演进起着积极的作用,比如以实物租取代劳役租,就是历史的进步,如前所述,这是主佃双方斗争、协调的产物,即共同认可的。

在上述诸种说法中,所着力强调的是阶级斗争,所使用的是阶级分析方法。不过,封建社会里的人群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因此等级观点和等级分析方法是研究等级社会历史所应把握的。例如在讨论封建社会矛盾问题时,利用阶级观点认识佃农与地主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使用等级分析方法,不难发现作为赋役主要承担者的平民地主、自耕农有共同利害,同封建国家形成一组矛盾关系,而这是在主佃矛盾之外的又一种社会基本矛盾,于是在社会上存在着地主与佃农、“税民”与国家两种基本矛盾。由此认识封建社会所出现的户口制度、赋役制度、政治改革与政治斗争,或许会清晰一些。国家的户口政策,无论是编制户籍,惩治脱漏户口,刮户,以户口多寡考核官吏,都是国家为了控制以自耕农、平民地主为主要成分的税民,以便顺利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杨炎“两税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一条鞭法”、康熙帝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的摊丁入亩等赋役改革,无不是调整国家与税民的关系。如若我们能成功地使用等级观点和等级分析方法,相信有些历史问题会得到符合实际的说明。

(原载《东方文化》199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