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调资源不对称、权力支配关系和博弈格局对于不同主体行动自由纪律的界限、社会变化发展方向起着关键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其价值倾向:改变这种不对称、不对等、不公正的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保障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我将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并非因为它的意义高于自由等其他价值目标,而在于法、法治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
2023-07-17
一般来说,在阶级社会,阶级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主体,阶级斗争的学说是分析阶级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但是在古代和中世纪普遍存在的是等级的划分,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27]等级划分与阶级区分都是普遍的,两者有何关系呢?列宁讲:“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28]又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阶级的差别也是用居民的等级划分而固定下来的,同时还为每个阶级确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法律地位。所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及农奴制社会)的阶级,同时也是些特别的等级。”[29]上古和中世纪等级划分是阶级差别的表现形式,等级划分给以法律确定。研究等级结构及其作用,可以体现阶级结构及其作用。等级结构复杂的社会,用两大对立的阶级观点分析社会,对有的社会问题难于剖析清楚。如对农民战争仅用阶级观点分析,令人总有不透彻之感。有些地主文人参加造反队伍,不好解释,其实他们是绅衿下层,属特权等级的最低层,易于同平民等级的农民联合。至于农民,以等级观念看,非特权等级的地主是农民,自耕农是农民,佃农是农民,取得自由身份的农业雇工也是农民,所以农民从生产关系上看很复杂,从等级上讲有平民、准良人。用等级观点分析,参加农民战争的复杂成分很好解释,若用阶级观点说一部分地主反对一部分地主并不容易使人清晰明了。当然,等级划分体现阶级划分的一面,但两者不能完全重合,如地主在阶级划分中是一个阶级,而在等级划分中是贵族、官僚、绅衿、平民四个等级,前三种是特权等级,后一种为非特权等级。张正明认为等级“是以门第和职业为依据,从而与阶级的分界并不完全吻合,同一等级的人未必属于同一阶级,反之,同一阶级的人也可分属于不同等级”[30]。诚然如此。
(原载张炳武主编《中国历史社会发展探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
【注释】
[1]苏联《应用社会学辞典》,刘成彬译文,《外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
[2]民主德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辞典》1984年修订版,赖志全译,《外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
[3][美]约翰·威尔逊著:《结构社会学概述》,《外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译文。
[4][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对这门学科和知识的介绍》,陈观胜、李培莱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00页。
[5]王康主编:《社会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8页。
[6]“社会发展”课题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管理世界》1991年第1期。
[7]熊德基:《魏晋南北朝阶级结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编:《魏晋隋唐史论集》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8]蒙思明:《元代社会阶级制度》,《燕京学报》专号之16,1938年。
[9]经君健:《试论清代等级制度》,《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
[10]宁可:《述“社邑”》,《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1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年。
[12]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13]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商务印书馆,1947年。
[14]何龄修等:《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15]戴玄之:《中国秘密宗教与秘密社会》,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
[16]喻松青:《明清白莲教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17]吴晗等:《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50页。
[18]吴晗等:《皇权与绅权》,第71页。
[19]吴晗等:《皇权与绅权》,第40页。
[20]吴晗等:《皇权与绅权》,第107页。
[21]吴晗等:《皇权与绅权》,第9页。
[22]吴晗等:《皇权与绅权》,第51页。
[23]吴晗等:《皇权与绅权》,第94页。
[2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第23页。
[25]费孝通:《乡土中国》,第28页。
[26]李树青:《蜕变中的中国社会》,罗盘出版社,第76—78页。
[27]《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4页。
[28]《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404页。
[29]《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98页注。
有关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的文章
在强调资源不对称、权力支配关系和博弈格局对于不同主体行动自由纪律的界限、社会变化发展方向起着关键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其价值倾向:改变这种不对称、不对等、不公正的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保障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我将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并非因为它的意义高于自由等其他价值目标,而在于法、法治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
2023-07-17
[17]一般认为,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和庞德所提出的社会正义即社会基本结构的争议具有决定意义,可以说是正义之正义。根据《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试行)》第6条的规定,追求正义主要体现为:维护公平正义,忠实履行检察官职责,促进司法公正,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2023-08-04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应用表6.1-13时,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转换框架和底部加强部位筒体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采用。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023-08-28
在氏族社会中,其结合的纽带为血缘,各氏族成员都立于平等的地位,故其社会结构,无阶级的差别。由上所述,我们便可以推定夏、商时代的社会结构,或许就建立在贵族与奴隶这个阶级对立的关系上面。中国社会的结构,从周室东迁以后直到最近百年前,便完全是这样的。最近百年来,因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中国社会的结构,起了剧变。(三)中国古史的研究之困难点在什么地方?[2]参看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5~7页。......
2023-08-16
在该时期的影片中,“都市”成为阶级分化和社会黑暗的集散地,展现着不平等、不合理的时代病痛,吞噬着一切受侮辱受迫害的弱小生命。都市的逼迫使得社会青年无从选择,甚至觉得“死胜过一切”,自己是如“浮尸”一样的存在。编导不仅把都市塑造成使人无奈甚至走向死亡的空间,都市里的人、物、体制都是“迫害者”的形象。高铁出狱后,活泼可爱的阿玲已被折磨得神情恍惚,老父已沦为乞丐。......
2023-11-02
首先,原始族群解体后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原始群是以母系血统组成的社会群体。这种社会群体是沂源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导致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明确、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的出现。男子地位的提高,意味着女子地位的下降。自大汶口文化中期以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明显、私有财产制度的建立、贫富分化现象的加重,最后必然导致阶级的产生。......
2023-10-23
宗法制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的权力继承制度。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明确了下级贵族服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上述史料片段记述祭祀的方法、对象、场所、原则及有关的祭祀制度、立社制度等,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中的尊卑等级、长幼有序。......
2023-08-07
括号内的数据所针对的仅是民用建筑。本题为耐火等级二级的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为1.00h,故选B。考点归纳2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记忆汇总解析记忆窍门:1.各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薄涂型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符合有关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厚涂型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80%及以上面积符合有关耐火极限的设计要求,且最薄处厚度不低于设计要求的85%。......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