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开展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开展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摘要】:开展社会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学开展的民族社会调查,使历史学认识到民族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社会史恢复历史研究对象的完整性,从而促使历史研究真正采用全面综合分析方法,这样始可对历史作出整体判断。社会史的研究,还能给予历史学有血有肉的阐述。社会史研究的第二个意义在于能为移风易俗与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开展社会史研究也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社会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运用综合分析方法,考察历史整体,完善史学体系——这是进行社会史研究的第一个意义。

社会史研究扩大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原来历史研究不甚注意的等级制度史、宗教史、家庭史、婚姻史、妇女社会史、丧祭史、服饰制度及习尚史,等等,都成为历史学的重要课题。社会史由于同一些学科有交叉内容,而那些学科又较社会史发展为早,社会史可以从那里学习、引进课题、方法等。如社会学研究社区社会,民俗学特别强调地域性,历史学原来有地方史,但并不重视它,受社会学与民俗学的启示,历史学极宜大力加强地方史、尤其是地方社会史的研究。民族学开展的民族社会调查,使历史学认识到民族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人口学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社会学的出现,促使历史学考虑人口社会史的课题。这些都说明,社会史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将逐渐认识自身的研究对象,扩大其范畴。社会史研究对象的加入,大大丰富了历史研究的内容,弥补了历史学原来范畴的不足或空白。

社会史的研究不仅把自身引进历史整体中,还把从历史学科分离出去的历史成分收回来。如文娱史现在归语言文学学科,其实历史学应该研治文娱社会史;又如科技史现在隶属于自然科学部门,历史学也应该产生科技社会史研讨。历史学要通过社会史研究把历史学散失出去的一部分研究对象收回来,才能成为历史整体。

社会史恢复历史研究对象的完整性,从而促使历史研究真正采用全面综合分析方法,这样始可对历史作出整体判断。缺少社会史,与它相关联的历史现象就难以说明,历史整体就无从清理明白。比如不讲女子的历史,古代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很难透彻了解的,甚至有些政治史也分析得不深透。唐初的武韦政治,女性掌权,人们从士庶斗争去剖析,当然有一定道理,不过不能令人满意,有的研究者从当时女子社会地位与社会风尚去考察,认为武韦上台有社会基础和历史必然性,就把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有研究者说:“原有史料或史实的重新安排,产生新的意义、概念或理论。例如把祖先崇拜、宗教制度、封建政治当作一个社会体系去研究,就可能对了解中国社会结构有些新的成就感,就可能发现是它们间的内聚力,使中国社会稳定于农业的经济基础上,垂几千年。”[6]综合考察历史诸现象,自会对历史的整体和分体有新的认识。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归纳法,即综合分析法,只有社会史的加盟,才可能做到真正使用这种方法。社会史加入后的历史归纳法,笔者想是否可以做到:社会下层与社会上层社会活动与作用的统一分析,对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生活诸方面的全面综合分析,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冲突时期生活的统一观察。这样,历史的面貌才能揭示无误。

社会史的研究,还能给予历史学有血有肉的阐述。古代社会等级斗争是社会历史主干的观点,好似构筑了历史的骨架,所有的生产关系、政治斗争的史实是构造骨架的成分。但如果只有这些,历史学就单调、干瘪、不形象、不生动。社会史研究的对象,如前所述,是最常见、最大量、最生动、最富变化、最具人情的社会现象,把它与其他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联系起来,历史就丰满了,就形象化了,就丰富多彩了。

要而言之,历史学有了社会史,才能使历史真正成为立体式的、形象化的,才可能全面地恢复其原貌,从而使历史学臻于完善,成为不断发展的真正的科学。

社会史研究的第二个意义在于能为移风易俗与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历史现象异常复杂,究竟如何研究呢?全面的研究是不可忽略的,重点研究、新问题研究尤当重视。历史学要学习社会学、民俗学紧密联系现实的精神,除了研究总的历史发展线索外,应当紧密从实际出发,多研究些有利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历史问题。比如,当今世界老年人增多,成了社会问题,我国某些大城市也开始出现这个问题,可是历史学从来没有研究过它。我国现在有了独生子女问题,历史上似乎没有,但对与此相关的溺婴、多子女、赘婿等问题,历史学也应该认真研究。举个例子来看研究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早在70年前,德国缪勒利尔著《婚姻进化史》,特别讲了婚姻与优生的问题,认为未来的进步的婚姻是建立在“把优生观念认作未来性道德的最重要的部分”[7]的认识之上,预见人类性道德的提高,不仅在于生育体魄健全的后代,且需给子女以优裕的后天生活条件,只管生育,不管抚养好坏,都是性道德的不高尚。这样的认识是何等深刻、何等高明啊!我国社会史研究如果能有类似的东西奉献给读者,必会有助于提高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社会史的研究,就是要总结出历史上社会生活领域发展变化的具体规律,指明其演变方向,供现代人参考,提高对生活方式的判断选择能力。

从现实出发,社会史研究方向的选择,似乎应同批判古代宗法性社会思想残余相联系、相结合。宗法性思想意识、习惯在政府机关作风中,在群众生活方式中,至今散发着它的腐臭,影响我们社会肌体的健康,妨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比如家长制遗风、一言堂现象、买卖婚姻、生育中重男轻女、虐待妇女、大办丧事,等等。开展中国社会史的研究,使我们上上下下的人对中国传统制度、风俗、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利于今天移风易俗,加速现代社会新的伦理道德建设。

开展社会史研究也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香港建了个“宋城”,内地有的城市在建设“唐城”,以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建设所谓古城,就要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尚,时兴什么样的衣饰,爱看何种文艺表演,茶馆酒楼是怎样的,人们交往的礼仪是什么,民风又如何,统治者如何管理市镇,居民结构如何,只有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才可能恢复时代的风貌。而要理清这方方面面,就必须进行社会史的研究。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节日很多,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大大丰富了今天人们的生活,社会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必定会给今人过好这些节日做出贡献。文娱社会史的研究,还可能改变我们民族的一些性格,使我们变得活泼起来。宋元以来汉人不能歌舞,其实古人不是这样,刘邦和沛县父老民众唱《大风歌》,南北朝时王、谢两大士族的很多成员高兴了就跳起舞来,都是明证。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利用社会史的研究,恢复与发扬我们民族的活力,使我们民族以富于文彩、性格开朗出现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开展社会史研究是历史学走向繁荣的途径和走向新阶段的起点,这是进行社会史研究的另一个意义。现在有些历史学工作者认为史学处在危机中,不被人重视,因而思考史学的功能与出路问题。中国史学的传统功能是史鉴,这是一门帝王之学,它没有以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过往的应该总结,更重要的问题是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新形势下历史学如何做出贡献。全面考察这个问题非本文的任务,从开展社会史研究的角度来谈则是绝对必要的。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决定了群众必然欢迎它,家庭、婚姻、娱乐、节日、老年、青少年、社交等社会史研究的问题,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民众需要与他们切身生活相关的历史知识,社会史恰能充当此任,为他们提供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历史知识,供他们赏心悦目。

只要社会史能为移风易俗、现代化建设服务,能给人们以启迪,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就证明历史学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具有生命力。而社会史既作为历史学的一门专史,又是历史学在现代走向繁荣的新途径,也促进了史学与民众的联系。

社会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可能会成为历史学发展的突破点。学术发展史表明,有的边缘学科,带动了有关学科的发展,使老学科变得富有生气。社会史与社会学、民俗学、人口学等学科有交叉内容,从别的学科吸收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方向,容易发展,把这种新鲜因素带进历史学中,自然会促使历史学有突破性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指出了边缘学科对于老学科发展的意义,美国沙费尔在《历史方法手册》一书中认为:“各门学科间的联合会促进历史学繁荣,此外别无他途。”[8]开展社会史研究的实践,会证明社会史带动史学突破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可以预计,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开展,历史学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将出现繁荣局面。

后记:本文在写作之前,笔者曾就论述中的一些问题,与张国刚、常建华、白新良等同人做过讨论,特此致谢。

(本文草成于1986年9月,载《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

【注释】

[1][苏]B.Π.罗任著:《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导论》,李广泉、王书坤译,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2][印度]普拉卡什著:《历史理论体系和历史展望问题》,薛刚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6年第2期,第20页。

[3]见《布劳岱与聿伯:历史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意义》,载黄俊杰编:《史学方法论丛》,台湾学习书局,1984年增订3版。

[4]钟敬文:《民俗学与古典文学》,《文史知识》1985年第10期。

[5]《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86页。

[6]《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民族学研究所,1982年,第138页。

[7][德]缪勒利尔著:《婚姻进化史》,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44页。

[8]《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