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明确社会史考察对象的助力

明确社会史考察对象的助力

【摘要】: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社会结构及其内部冲突问题,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诞生以来就重视劳动群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非常重视阶级斗争史和生产关系史,集中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战争,意图揭示封建社会中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研究对象、意义作了有价值的部分说明,但远未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史体系。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社会结构及其内部冲突问题,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包含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两方面,要把这种关系弄清,就不能不考察双方,尤其不能不注意被剥削者一方。所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历来重视对劳动群众历史的研究,探讨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诞生以来就重视劳动群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非常重视阶级斗争史和生产关系史,集中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战争,意图揭示封建社会中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与社会史有关联,而不能说就是社会史本身。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研究生产关系讲到群众生活的条件及变化,是在生产关系的范畴里注意群众生活,这里涉及的主要是下层群众的经济、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他们的宗族、家庭、民族、宗教、娱乐生活及生活方式就不可能深入研究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强调研究下层社会的全部生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如《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论述了有关社会史内容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对社会史的研究对象、范畴、地位、作用作理论的、系统的论述。因此,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研究对象、意义作了有价值的部分说明,但远未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史体系。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作了片面的教条式的理解,如对阶级斗争史,只研究采取外部斗争形式的战争状态,不注意长时期的、通常的阶级状况,所以把斗争史(关系史)变成了战争史、起义史。古代社会的阶级是以等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研究等级就不可能揭示阶级状况,可是在一段时间里,史学界不敢研究等级,害怕“不讲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罪名。对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理解得简单化,不可能懂得深入研究人们社会生活史的必要和意义。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建立社会史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