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胡适、傅斯年代表的实证史学:学界主流观念与今日运用

胡适、傅斯年代表的实证史学:学界主流观念与今日运用

【摘要】:今日来看胡、傅等人的史学,似乎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1.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历史研究要以自然科学方法为工具。胡适论述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以清儒的音韵、训诂、校勘成就为例,说明他们使用例证法、归纳法。笔者以为胡适是以此课题研究为例,阐述他的考证方法。归结胡适、傅斯年的史学,也许可以用实证史学来概括。

1962年哲学史家、佛学史家汤用彤自我批判地说:“在五四运动以后……有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方面受西洋所谓‘史料学’之影响,另一方面继承了乾嘉以来的考据之风,提倡考据之学,脱离实际,脱离政治。……像我们这样一些人把‘史料学’就当成史学,认为只须问‘材料’是否可靠而不去研究这些材料说明什么问题,不去从史料中引出合乎实际的结论,而往往是材料堆砌,不能真正地解决什么问题。”[6]他所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要是指胡适傅斯年,“所谓史料学就是史学”,乃是傅斯年的话。1990年,思想史家杨向奎说胡适、傅斯年、顾颉刚“三人建立了一个学派,一个中国古代史及哲学史的学派,这个学派推翻旧的传统史学观,建立了崭新体系的古史学派,他们大胆地怀疑,小心地假设,而引起一场波澜壮观的古史讨论,虽然在这个学派中,胡、傅、顾的理论也各不相同”[7]。汤、杨当初是胡、傅史学理论的实践者,在不同的时代做了相异的回顾与认识。今日来看胡、傅等人的史学,似乎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历史研究要以自然科学方法为工具。胡适说“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他引进美国杜威的实验主义,即研究学问注意实验方法,把自然科学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方法运用到社会科学中,“使历史的观念与实验的态度渐渐地变成思想界的风尚与习惯”。[8]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要“取得日新月异之材料,借自然科学付与之工具而从事之,以期新知识之获得”[9]

2.使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这有二重含义,一是将实验主义具体化,就是观念上要是科学的,要像做科学实验那样,应有假设,然后小心地、细致地求其证明;二是重视考据,强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应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胡适论述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以清儒的音韵、训诂、校勘成就为例,说明他们使用例证法、归纳法。笔者以为胡适是以此课题研究为例,阐述他的考证方法。[10]傅斯年说“近代历史学只是史料学”[11],被学者多所指责,然而表明他极端重视考据学。

3.企求认识历史的变化过程,探求历史因果关系。胡适说:“研究历史制度或学说,要明了他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从而获知他在历史上占的地位与价值。”[12]傅斯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中说:“相信文学是一有机体,有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13]

4.以社会进化论认识历史,认为历史是进化的、渐进的。胡适在谈到文学、戏剧改良时,批评做文学研究的人,“大多没有历史进化的观念”,“缺乏文学进化的观念”,他说“文学不是三年两载就可以发达完备的,须是从极低微的起源,慢慢的,渐渐的,进化到完全发达的地位”。[14]傅斯年笃信进化论,故云“史学外的达尔文论正是历史方法之大成”[15]

归结胡适、傅斯年的史学,也许可以用实证史学来概括。实证主义是从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者“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人和社会研究这一更为普遍的倾向中产生出来”,到二十世纪最初几十年,“实证主义已经渗透在历史写作中”。[16]胡适等人是将杜威实验主义与法国实证史学介绍到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历史学界(包括哲学史、文学史、经济史等历史学专门史),形成他们的中国的实证史学,其特征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试图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于历史研究,探讨现代历史研究法,相信并运用归纳法,说明历史真相;重史料(包括重视考古发掘的实物材料),要将所研究的课题的所有史料都搜集齐备,用史料反映历史;与此相联系,重考据,不仅要搜求材料,同时要考订其真伪;相信历史的渐进性,一定程度地忽视历史大课题的研究,不同意历史规律说,但认为历史是进化的。(笔者关于实证史学的说法,曾同友人刘泽华教授、崔清田教授讨论过,得到他们的首肯,志此以表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