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是毫无异议,一般而言,近代中国“新史学”的发端者还是首推梁启超。因此必须发起史学革命以创新史学。......
2023-11-03
梁启超在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还有《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年)及其《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933年)。他的主要思想是:历史家的任务是再现历史,因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之遗迹”,史家将其“变为活化”;“使过去时代之现在相再现于今日”;史学家要去主观性,作“纯客观的研究”:“为治历史而治历史”;史家的目的,在使国民察知古今生活息息相关,可作为活动的鉴戒;治史的出发点是对史料“求备求确”,近今史学之进步,在于“史料之整理”;历史是进化的,它不体现在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是在文化方面,“人类平等及人类一体的观念”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历史无因果规律可寻,不能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3]梁氏之史学被人认为是“上世纪欧洲社会科学的余绪”[4]。应当说他开启近代史学,是新旧史学的承前启后者。与梁氏同时代的曹佐熙于1909年出版他的《史学通论》,将历史及记录它的书籍视为“史”,研究历史的学问为“史学”。虽然没有完全把历史客体与历史研究区分清楚,但多少是以近代观念看待史学;曹氏讲到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关注到自然科学和西来之学,所以曹氏的史学已有近代气息。[5]夏曾佑于梁启超《新史学》问世的同年,即1902年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易名《中国古代史》),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新型史学著述。19、20世纪之际,梁启超史学理论超迈前人和他的同代人,而夏曾佑则是以较完整的历史著作贡献于世人,他们都是承前启后的史学家,是近代史学的开拓者。
有关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的文章
所以,所谓“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绝不是故作大言,而是傅斯年对于中西史学历史变迁的理解与把握的浓缩。要想完整地理解“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最重要的文本是《史学方法导论》。......
2023-11-03
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的巨变时代:中华民国代替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这三个大事件,可以说使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其深刻的程度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他们都是卓有成就的专家,将各该门学科一个世纪的研究状况、特点,以及这门学科的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变动的关系,作出精彩的说明。......
2023-07-02
讲到近代中国史学的变化,大都会以梁启超的《新史学》为开端。虽然不能说西方的各种学术分科至此才开始影响中国的史学,但梁启超的确用进化论框架树立起一个与传统史学完全不同的“新史学”的概念模式。《新史学》发表于1902年,而梁启超关注泰西的分科治学早在前一世纪末。梁启超虽然提出要“创新史学”,关注的重心其实并不在学术本身,而是史学的社会政治功能。......
2023-11-03
梁启超称自己是“趣味主义者”。作为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自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与熏陶,人文学养丰厚。梁思成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眼光亦属一流。但是梁启超非常担心儿子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唯恐其“学问兴味太过单调”,所以特意写信嘱托他。梁启超对于这种情况非常担心,害怕在美国留学的儿子也变成这样。因此他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这封家书中,循循善诱地讲给赴美留学的儿子梁思成。......
2023-12-03
四川历史上的史学家较多,可谓群星璀璨,在中国史学上占有一席之地。(二)陈寿陈寿,四川南充人,西晋著名史学家。该书为一部地方性通史,记述范围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汉中等地区,反映了古代巴蜀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公孙述及刘焉父子割据蜀地以及蜀汉、成汉的历史,内容翔实,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五)李焘李焘,四川丹棱人,南宋史学家。......
2023-11-18
从1899年到1902年,在《自由书·破坏主义》、《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破坏与成立》、《新民说·论进步》等论著中,梁启超对“破坏主义”的热衷无以复加。从他的“激进”破坏主义中,我们不难想像梁启超对“革命”可能采取的态度。......
2024-06-16
第一节从口述史学到记事史学在很多学者眼中,实录体著作属于史料性史籍。其中口述史学与记事史学都属于叙事史学,可谓叙事史学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都以叙事为职事,以记录史实、留存史料为特征。不过,口述史学是比较原始的叙事史学,与记事史学相比,显得幼稚和朦胧。史诗是口述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晶。口述史学常与“瞽史”相联系。随着文字的发明和载籍的出现,口述史学退出历史的主要舞台,代之而起的是记事史学的兴起。......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