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不同学派的主导思想与方法:全面解析

不同学派的主导思想与方法:全面解析

【摘要】:中国传统的史学,基本上被认为是历史编纂学,主要是采用各种体例汇编历史资料;观念上基本是历史循环论,即孟子所说的“一治一乱”。进入二十世纪,史学的面貌大变样,无论是主导思想、编写方法,还是治史目标,均不相同了。这种变异,首先要从梁启超的《新史学》说起。1902年梁氏撰著《新史学》一书,抨击传统史学的弊病,倡导史学革新。

中国传统的史学,基本上被认为是历史编纂学,主要是采用各种体例汇编历史资料;观念上基本是历史循环论,即孟子所说的“一治一乱”。进入二十世纪,史学的面貌大变样,无论是主导思想、编写方法,还是治史目标,均不相同了。这种变异,首先要从梁启超的《新史学》说起。1902年梁氏撰著《新史学》一书,抨击传统史学的弊病,倡导史学革新。他说:“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将史学研究与国运联系起来,企盼史学革新,从而有助于国家的富强。数十年后的“文化大革命”过后,上海学生出版内部刊物《新史学》,不满于流行于一时的影射史学,希望史学从困境中走出来。到了1990年,以“新史学”为刊名的史学杂志在台北问世,这个刊物“发刊词”表示:“不想取代任何形式的‘旧史学’,而是要以前瞻、开放、尝试态度研究中国历史,要尝试各种方法,拓展各种眼界,以探索历史的真实和意义。”它预言:“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家必逐渐超越过去的命题,在更辽阔的天空中邀游。”[2]从20世纪初到世纪末的三个《新史学》,或强调史学革命,走出传统史学,或关注创新超越,扩充史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三者又是相通的,都要求史学的创新,它反映在这一个世纪中,人们不断地追求“新史学”。虽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但目标都是更新,都是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