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虚拟社会网络中的集群行为感知优化

虚拟社会网络中的集群行为感知优化

【摘要】:如2011年6月的官员微博开房事件,2011年7月的郭美美事件等,都是典型的基于虚拟社会网络下微博的集群行为。当下的虚拟社会网络并没有与现实世界泾渭分明。所以,基于虚拟社会网络下微博的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有效解决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别是针对现在由微博引发的集群行为的应对处理提供理论上和实际上辅助,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虚拟社会网络与现实相对应,它带有假设、虚幻、不真实的意味,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无限延伸:电子信箱、BBS、个人主页、即时通信工具、手机短信等给现实社会实际存在的个人、组织带来了虚拟的生存空间,诸多的交往活动因技术的强大支持构成了虚拟社会。因此,虚拟社会网络是一种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79亿,网民使用比例为81.6%。与2015年年底相比,用户规模增加1 487万,半年增长率为2.6%。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18亿,占移动网民的78.9%,较2015年年底规模增加3 635万,增长率为7.5%。移动端已经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最主要渠道,而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膨胀和碎片化,则加速了网络用户对于个性化、垂直化新闻资讯的需求。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媒体属性日益增强,对新闻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纽约时报》在评论国内微博热时表示,“这是一个观察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检测系统”。如今微博越来越成为公众意见表达的渠道,连接着现代社会的神经。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教授说:“社会舆情就是中国社会的体温计,它可以测量社会的方方面面,测量社会机体是否健康。”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世界政党研究室主任韩久根表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使社会舆情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包括参与人数的剧增,也包括人员结构的多样化。以前年轻人是网络舆情的主体,而现在科技发展以后,手机上网很方便,很多老年人也加入其中。

微博的快速崛起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热点的重要推动力量。微博对网络舆情热点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它拓展了热点事件的信息源头,更主要的是它大大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进程。微博实时、持续的移动传播方式,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传播机制,使得事件的广而告之与舆情的酝酿、传递过程几乎是同时启动的,信息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事实性的信息,人们的意见、情绪甚至谣言等通过转发或评论等方式也随之得以传播,在信息传播达到一定规模后,舆情热点也随之形成。如2011年6月的官员微博开房事件,2011年7月的郭美美事件等,都是典型的基于虚拟社会网络下微博的集群行为。可以预见,快速发展的微博平台对未来的网络舆情也必将产生更加广泛、更加深远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2011年《舆情蓝皮书》建议:政府应该加强舆情信息的监测与分析,提升舆情的预警与研判能力;转变舆情管理观念,合作而非对抗;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完善舆情的利益协调机制,注重与受害方的沟通;提高议题管理能力,有效引导舆论;重视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之后的形象修复与管理。政府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事件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尝试,比如人民网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截至2011年7月底湖北省已经建立基层舆情信息直报点总共有五个单位,分别是中共麻城市委宣传部、中共应城市委宣传部、中共当阳市委宣传部、中共赤壁市委宣传部。

当下的虚拟社会网络并没有与现实世界泾渭分明。它与现实世界同步、互动等特征,有时表现得极其强烈。应该说,舆情的产生、表达和效果是一个社会进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正常范畴。舆情与民情相连,在现代社会中指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传统社会条件下,人际传播受到传播速度和范围的制约,出现社会矛盾时,社会群体的组织动员一般会局限在一定的地域内,但现在的网络和手机短信解决了技术上的阻隔,可以迅速地将松散的、潜在的行动者动员组织起来。以往社会矛盾发生时,经常是与直接利益者产生冲突,而非直接利益者则很少介入,但在网络环境下,既有直接利益者的群体冲突事件,也有非直接利益者大量参与的群体冲突事件。从这两年由网络舆论引发的社会事件看,酿成大规模冲突的事件往往由小事情引发,由个体矛盾引发。

在舆情力量不断成长的今天,既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主导作用,形成正面舆论宣传强势,同时应该更加关注和反映民众的诉求和声音,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舆情引导工作贯穿于舆情生成、舆情表达、舆情扩散、舆情影响、舆情消退等舆情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就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本质而言,它是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人们的一种具有显著特征的复杂信息行为,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处理,对各级党政机关预防与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极大地现实意义;是找出适合基于目前互联网特点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策略,为舆情疏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构建网络突发应急处理平台的首要前期任务。所以,基于虚拟社会网络下微博的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有效解决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别是针对现在由微博引发的集群行为的应对处理提供理论上和实际上辅助,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