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设计优秀的浇冒口系统?

如何设计优秀的浇冒口系统?

【摘要】:由于冒口不设置在铸件的“热节”上,因此有利于消除冒口根部的缩孔、缩松缺陷。2)浇注系统要设置在铸件的薄壁部位,尽量使铸件各部位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减小温差,以避免局部过热。因此要特别注意,内浇道根部、冒口根部与铸件几何“热节”不能重合。4)冒口颈的形式宜短、薄、宽。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各部分断面积的比例为A3∶A2∶A1=1∶2.8∶1.13。

根据球墨铸铁的“糊状”凝固特性和铸件均衡凝固原则,为避免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在进行浇冒口系统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均衡凝固的补缩技术,充分利用石墨化膨胀而产生的自身补缩。冒口不能设置在铸件的几何“热节”上,而要离开“热节”,以减少冒口对铸件的热干扰;又要靠近“热节”,以利于补缩,但冒口的补缩是有限的。由于冒口不设置在铸件的“热节”上,因此有利于消除冒口根部的缩孔、缩松缺陷。

2)浇注系统要设置在铸件的薄壁部位,尽量使铸件各部位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减小温差,以避免局部过热。

3)如果将冒口设置在铸件的几何“热节”上,内浇道又设置在冒口根部,铁液首先流经冒口,然后进入型腔,这样产生缩孔、缩松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要特别注意,内浇道根部、冒口根部与铸件几何“热节”不能重合。

4)冒口颈的形式宜短、薄、宽。由于较多金属液流经冒口颈,而冒口的补缩流动对冒口颈金属液有更新作用和流动效应。因此,既能使冒口较充分地进行补缩,又能防止产生接触“热节”,有利于避免冒口根部产生缩孔、缩松缺陷。

1.浇注系统

如图8-16所示,在轮缘一侧外周设置上注式浇注系统。4道扁梯形(40mm×8mm)内浇道成径向分布,将铁液引入型腔。尺寸较大的横浇道靠近轮缘,还能起到补缩作用。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各部分断面积的比例为A3A2A1=1∶2.8∶1.13。设置了过滤网,用来增强挡渣能力。

2.冒口

在轮缘一侧浇注系统的对面,设置了一个φ70~φ80mm的侧冒口,如图8-16所示。采用了短、薄、宽(10mm×10mm×90mm)的冒口颈结构形式。经生产实践验证,完全获得了预期的优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