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浇冒口系统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浇冒口系统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摘要】:影响充型速度的因素较多,如浇注温度、充型压力、浇注系统中的最小截面积和铸型阻力等。如果采用半封闭式或开放式浇注系统,虽能使铁液在铸型中流动得较平稳、无冲击等,但挡渣能力较差。

一、浇注系统

1.内浇道位置的选择

曲轴浇注系统中的内浇道位置一般选在冒口端,铁液首先进入冒口,然后流入型腔。这种集中浇入方式可使冒口内的温度最高,曲轴从冒口端至尾端有较明显的温度梯度,促成方向性凝固,有利于增强补缩,减少内部缩松缺陷。

另一种方案是沿曲轴的一侧,将内浇道设在每个曲柄部位的分散浇入方式,使铸型内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但这种方案增加了各轴颈处的过热程度,可能导致内部缩松位置扩展到各轴颈或轴柄颊部。实践证明,这种分散浇入方式不宜采用。

2.充型速度

大型曲轴具有体长和结构复杂等特点,充型速度的选择尤为重要。影响充型速度的因素较多,如浇注温度、充型压力、浇注系统中的最小截面积和铸型阻力等。在确保浇注铁液平稳流动的前提下,宜采用比灰铸铁件快的充型速度。例如,净重1.5~2t的较大型曲轴,其充型时间约为40~45s。

3.浇注系统各截面积的比例

为了提高浇注系统的挡渣能力,宜采用封闭式系统,各截面积的比例参考值为

A3A2A1=1∶1.5∶1.2

如果采用过滤网,则有

A3A2A4A1=1∶1.5∶1.1∶1.2

式中 A3——内浇道截面积;

A2——横浇道截面积;

A1——直浇道截面积;

A4——过滤网处截面积。

如果采用半封闭式或开放式浇注系统,虽能使铁液在铸型中流动得较平稳、无冲击等,但挡渣能力较差。

4.提高挡渣能力

球墨铸铁经球化、孕育处理后,产生的渣量较多,故须提高浇注系统的挡渣能力。如采用茶壶嘴式浇注包、设有过桥挡渣板和提塞的大型浇注箱,增设集渣包和过滤网等。使铁液在铸型中流动时保持平稳,避免出现冲击、漩涡、喷射、飞溅和卷入空气等现象,防止产生二次氧化渣等。

978-7-111-42606-6-Chapter04-12.jpg

图4-12 侧冒口

二、冒口

根据球墨铸铁曲轴的不同铸造工艺,其冒口形式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圆柱形侧冒口

采用卧浇卧冷铸造工艺的小型曲轴,一般均采用圆柱形侧冒口。侧冒口设在曲轴端部,如图4-12所示。内浇道与冒口连接,浇注时铁液从内浇道进入冒口,再流入型腔中,以提高冒口内的铁液温度,增强补缩效能。侧冒口尺寸的参考值如下

Dm=(1.3~1.5)d

Hm=(1.2~1.5)Dm

978-7-111-42606-6-Chapter04-13.jpg

式中 Dm——冒口直径;

Hm——冒口高度;

dm——冒口颈直径;

d——曲轴毛坯直径。

2.球形顶冒口

采用卧浇竖冷铸造工艺的曲轴,均在竖冷位置的顶部设置球形顶冒口,如图4-13所示。冒口尺寸的参考值如下

Dm=(1.2~1.4)dm

dm=(1.1~1.2)d

Hm=(1.2~1.5)Dm

为了提高冒口的补缩功效,可采用保温冒口、大气压力冒口和压缩空气加压冒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