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适的数据存储时机选取

合适的数据存储时机选取

【摘要】:在应用程序中,经常是把数据存储模块放在一个条件结构内,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就启动数据存储模块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写入文件或从文件中读出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不同的存储格式也意味着数据存取速度的差别。本章将介绍LabVIEW中常用的数据存储格式并分析每种格式的特点和应用优缺点。

在应用程序中,经常是把数据存储模块放在一个条件结构内,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就启动数据存储模块进行数据存储。

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数据存储。

1.定时存储

这是数据存储的最普遍情况,当长期监测一个连续运行的对象时,一般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被监测对象的各种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并且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生成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发出数据记录的条件就是时间,每到一定的时刻就进行一次数据记录。

2.异常情况记录数据

当被监测对象发生异常情况时,例如超标报警或设备发生故障,一般要求记录一段时间内有关的运行数据,起到一个黑匣子的作用,这种情况下触发记录的条件就是被监测对象的报警信号。

3.选择性数据记录

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只需要把数据记录程序模块放在一个条件结构中,在前面板放一个控制按钮。记录数据函数执行打开文件、记录数据和关闭文件的全部过程。

根据不同的应用和需求,程序员可以为终端用户设计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如数据库、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等。这些数据存储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因此无法笼统地说哪种好或不好。从通用性的角度考虑,有如下的指标供参考:

1)存取速度。数据写入文件或从文件中读出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不同的存储格式也意味着数据存取速度的差别。

2)可检索和维护。数据文件写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效的数据组织形式能够快速地修改文件中的某部分数据,而不是将文件全部读出。如ini文件使用section和key进行有效地检索,因此可以根据section和key直接指定删除或修改文件中的部分数据。

3)兼容性。很多应用程序并不是独立使用的,有些数据存储之后需要共享给其他的应用程序使用,此时必须考虑数据的兼容。如很多用户习惯使用txt或Excel打开存储的数据文件,此时如选择使用二进制存储就无法直接查看了。

4)可移植性。数据格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测试的复杂,测试数据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原来的数据存储方式能否很快地移植到新的应用中就至关重要了。

5)存储空间。尽管现代硬盘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但是高效的数据排列和存储方式仍然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

本章将介绍LabVIEW中常用的数据存储格式并分析每种格式的特点和应用优缺点。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实际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混合使用多种数据存储格式,甚至可以自己创造出某种特定的数据存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