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华为二次替代的国际化战略与实现路径

华为二次替代的国际化战略与实现路径

【摘要】:我们再回到华为的案例上来,看看华为“二次替代”的国际化战略与实现路径。像华为这样在国内市场上对国外产品的替代,我们把它称为“第一次替代”。如果说本土市场上的“第一次替代”有赖于与地缘相关的因素和条件的话,那么“第二次替代”才真正见证了企业的竞争力。当“第二次替代”从不发达国家市场转到发达国家市场时,“替代”的内涵就已经有所变化:长期由国外品牌占主角的部分高端市场开始出现松动。

我们再回到华为的案例上来,看看华为“二次替代”的国际化战略与实现路径。

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通信设备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以数字程控交换机为例,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国货,全部是进口产品,而美国、日本等国及欧洲的产品报价非常高。

华为创立后不久,不满足于低端产品的代理和仿制,集中力量甚至孤注一掷地主攻数字程控交换机,通过“模仿—创新—替代”的路径取得突破,既赢得了市场空间,也迫使国外进口产品大幅度降价。而后来,华为一鼓作气,陆续开发路由器等网络通信产品,在国内市场逐渐取得优势。

像华为这样在国内市场上对国外产品的替代,我们把它称为“第一次替代”。这种“替代”对于当时欠发达的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欠发达经济体实现工业化、追赶发达经济体的必由之路。

而当华为在国内市场已有一定的地位和优势,人力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国际市场,将“替代”的故事在国外又上演了一回。只不过这回渗透到了国外产业巨头的市场领地。

如果说本土市场上的“第一次替代”有赖于与地缘相关的因素和条件的话,那么“第二次替代”才真正见证了企业的竞争力。

当“第二次替代”从不发达国家市场转到发达国家市场时,“替代”的内涵就已经有所变化:长期由国外品牌占主角的部分高端市场开始出现松动。这与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有关,因为国外老牌运营商也在压缩投资,寻找价廉物美的新兴设备及系统供应商

华为牢牢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实现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转移”。

作为后发的挑战者,华为最大的优势是在产品性能几乎无差异化的前提下,价格比外国产品更有竞争力。

这种价格优势对于“高高在上”的外国品牌来说,可谓是“破坏性创新”,而华为产品性价比优势的背后,最核心的是知识型人才的性价比优势。

因为通信及网络产品的主要成本在于开发,而其中的主要部分是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报酬。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劳动力在全球人力资源市场上占有巨大优势,华为把握住了这一波人口红利,最终实现了全球价值链的“位置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