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探索智慧医疗的三步循环

探索智慧医疗的三步循环

【摘要】:比如,一度比较火热的智能穿戴设备,在大健康和医疗行业,都还没有充分体现出特别大的实际价值,医患双方并不买账。因此,如何完成创新、价值和市场这个三步循环,也是横亘在医疗智慧化转型面前的一大阻碍。智慧医疗的应用领域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定义中,智慧医疗不再局限于医院这个场景,而是延伸到了卫生领域,成为一个真正与健康相关的综合体系。而未来智慧医疗的发展,必定也会围绕这三个特征逐步推进。

想要智慧医疗能够真正落地,仅凭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考虑是否满足医患实际需求,商业模式是否可行,以及如何融入医疗体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比如,一度比较火热的智能穿戴设备,在大健康和医疗行业,都还没有充分体现出特别大的实际价值,医患双方并不买账。因此,如何完成创新、价值和市场这个三步循环,也是横亘在医疗智慧化转型面前的一大阻碍。

究竟什么是智慧医疗呢?

我们首先简单地解释一下这个词。智慧医疗是指在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环节,基于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简单来说,它就是新兴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所形成的一种医疗服务新形态。

智慧医疗的应用领域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定义中,智慧医疗不再局限于医院这个场景,而是延伸到了卫生领域,成为一个真正与健康相关的综合体系。

那么,智慧医疗具体包含哪些板块呢?

最核心的载体当然是智慧医院。

美国的汉勃河医院算得上是这个领域的标杆之一。这是一家专注病患护理领域的智慧医院,需要为超过85万人口提供综合性的门诊、急诊治疗和住院医疗服务。

它拥有遍布医院的上万个智能感知应用和全智能的医院管理系统。

借助人工智能系统的感知能力,当佩戴有定位功能工牌的医护人员进入任何病房,位置及时间信息等就会传输至中央护士站进行记录,从而实现所有医护路径的可追溯以及医疗资源优化管理。

此外,结合智能病床的感知能力,当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试图离床时,报警信号就会自动发往距离最近的护理人员呼叫移动终端,提示其立即做出反应协助有跌倒风险的病人。

在病房内,汉勃河医院安装了带有摇臂的触摸式“床边终端”,作为智能病房的统一交互界面,能同时为病患及医护人员服务。

病患可以通过此终端与医护人员及建筑进行交互,例如环境控制、呼叫医护人员、在膳食建议范围内进行点餐、播放娱乐及教育节目、了解医院及医护人员信息、获取服药提醒等智能功能。

医护人员则可以通过此终端随时访问病历信息、查看病人体征信息、输入检验结果,以及进行药品输液扫码等日常护理工作。

正是众多智能感知应用的集成与联动,才真正实现了智慧医院的主动响应和持续优化,切实提升医护效率,避免医疗差错。

从智慧医院延展开来,不得不提到区域卫生系统。

区域卫生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医院覆盖与接纳能力的不足,形成医疗资源与病患服务的分层配置。与医院不同,区域卫生系统的重点以健康管理为主,主要满足慢性病管理和简单治疗的需求。通过连接医院系统,社区医护人员还可以快速知晓社区内重症和传染病患者病情,及时给予医疗建议,并上门提供护理服务。

创立于广州的“家有健康”服务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了满足区域内的医疗需求,他们开发了一个智能“微诊室”,放置在各个小区周边。

微诊室由两部分构成,一边是拥有100余款常见病药物的智能药柜,另一边是无人诊室,患者可扫码入内,根据自身的需求或医生建议检测项目,联系线上医生进行问诊。这个3平方米的密闭舱,可以为患者提供远程问诊、在线购药和在线检测等服务。除了心电图和皮肤等复杂检测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外,其余指标测量均可自己操作。

而在这个微诊室的后端,连接着数十名三甲医院的医生,保证随时有医生能够接诊。医生可以通过在线听诊的模式,判断病情并开具处方;在医生开具处方后,患者可在移动端付费购药,在微诊室左方的药柜取药。

在区域卫生系统的基础上,再往外延展,就是家庭健康系统。

家庭健康系统是智慧医疗的终极目标,也是最贴近大众的医疗保障。这个系统主要针对一些不方便前往医院救治的病患,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以及对慢性病的持续监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引入,甚至还可以通过智能水杯等硬件,自动提示服药时间、不良反应和剩余药量。

家庭健康场景更强调系统的易用性和便利性,对于设备要求不能太高。腾讯通过微信客户端,以Wi-Fi为核心开发了针对家庭场景的健康管理系统,用户只需要用一部智能手机连接检测设备就可以完成记录。

当病患在家里使用诸如血糖仪、血压仪和体温计等检测设备时,系统就会采集数据并传输到后台。与此同时,这个系统还会和医院的病例数据库相连。当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医生就能够直接查看这些历史数据,为诊断提供依据。

通过上面三个案例可以看出,智慧医疗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医患对接的无缝整合、医疗资源的精准匹配,以及数据的实时共享。而未来智慧医疗的发展,必定也会围绕这三个特征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