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解读技术与现实的脱节:乱象缘何?

解读技术与现实的脱节:乱象缘何?

【摘要】:而绝大多数的乱象,也正是因为脱节造成的。首先最为明显的是技术与经营的脱节。其次是技术与业务的脱节。前者利润空间不大,缺乏可持续性;后者本质上与P2P没有区别,只是资金来源变成了银行,不但在技术与模式上都缺乏创新,而且还面临政策收紧的风险。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金融科技已经取得了两个成就: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线上金融服务,并获得了用户行为数据;二是通过大数据技术,解决了个体信用的评级问题,从而实现消费金融的规模化。

这两个成就造就了金融科技行业的繁荣,但却没有解决技术进步与现实情况脱节的问题。而绝大多数的乱象,也正是因为脱节造成的。

首先最为明显的是技术与经营的脱节。比如许多爆雷的P2P平台,并不具备高质量的海量数据,以及有效的风险识别算法模型,更有甚者是抱着行骗的目的。这样的平台,只能通过提高预期收益获客,通过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最终漏洞百出而爆雷。

其次是技术与业务的脱节。理想情况下,技术为金融业务服务,金融业务反过来倒逼技术的进步,二者应该互为促进关系。可是,不少企业只是跟风布局,都奔着大数据、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而去,不考虑技术与业务的协同问题,至于这些技术究竟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却没人能够回答清楚。

最后是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脱节。尽管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但目前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却非常单一:要么把解决方案卖给银行,挣一笔服务费;要么则是拿到牌照,与银行一起做借贷业务。前者利润空间不大,缺乏可持续性;后者本质上与P2P没有区别,只是资金来源变成了银行,不但在技术与模式上都缺乏创新,而且还面临政策收紧的风险。

诸如此类的脱节,造成了金融科技行业目前的瓶颈。要知道,任何金融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完整的金融周期上。而一个完整的金融周期,往往比经济周期要长很多,能够扛住周期的考验,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创新。

金融科技影响下的四个业态

那么,着眼于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周期,金融科技领域将如何迭代呢?

实际上,不管科技如何变化,银行依旧是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与科技的结合,不但可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效率,还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扩大技术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随着监管的不断严苛,金融科技领域可供野蛮生长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所以满足银行的实际需求是留给金融科技行业最大的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