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用中介与金融科技:更迭与挑战

信用中介与金融科技:更迭与挑战

【摘要】:金融科技的最后一种变革,就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信用主体更迭。招商银行曾在2018年的年报中写了这样一段话:“过去10年,传统金融机构目睹了金融科技重新定义零售业务的全过程,从支付延伸到存贷款与财富管理,传统银行的中介职能受到深刻冲击,信用中介作用也面临威胁。”一个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态,是基于信用而建立的。除了信用中介地位的更迭之外,金融动态数据带来的信用资产化,也会逐渐取代商业银行的征信唯一性。

金融科技的最后一种变革,就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信用主体更迭。

招商银行曾在2018年的年报中写了这样一段话:“过去10年,传统金融机构目睹了金融科技重新定义零售业务的全过程,从支付延伸到存贷款与财富管理,传统银行的中介职能受到深刻冲击,信用中介作用也面临威胁。”

这段话已经说明,信用重构是金融科技最近几年来对于传统金融最大的威胁。

蚂蚁金服与微众银行等一大批新型金融科技企业,在没有传统银行资源的情况下,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它们提供了一种技术与思维方向,使得原来没有社会关系和信用积累的人,能够相互信任和交易。一旦这样的技术大规模应用,我们便不再需要中心化的信用主体,尤其是商业银行这样的机构。

很大程度上,金融行业的本质就是“做信用的生意”,担保、贷款、抵押等常见的金融业务,都是围绕个体的信用基础建立的。当信用中心体从传统金融机构逐渐转向金融科技企业,基于过往体系所建立的业务和模式便面临垮塌的风险。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同样的效应也许会蔓延整个社会和国家。一个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态,是基于信用而建立的。信用机制的改变,绝对会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延展到每一个社会层面。尽管我们目前仍看不到明显的迹象,但谁又敢保证它永远不会到来呢?

除了信用中介地位的更迭之外,金融动态数据带来的信用资产化,也会逐渐取代商业银行的征信唯一性。支付宝有芝麻信用分,微信有微信信用分,它们都是利用互联网支付技术建立起来的信用系统。它几乎囊括了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和人脉关系六大板块,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评价标准。

信用卡还款、转账、理财、水电费缴纳与车辆违章罚款等诸多细节,能够较为准确地对一个人进行信用评价。它不但更为详细,而且覆盖了传统金融无法触达的草根人群。读到这里,大家大概能够想象,它对于传统银行具有怎样的威胁。

金融行业是社会经济的心脏与动脉,它的变革必然会助推社会经济的效率提升。以金融科技现有的演化速度,这个过程可能会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