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城市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层面的广泛应用建立起来的。数字孪生城市就是通过构建城市的物理世界和网络虚拟空间的复杂系统,一对一的通信,相互映射和协作交互,在网络空间中创建匹配和对应的模型。数字孪生城市的本质是虚拟空间中对城市的映射,也是支持新型智能城市建设的复杂综合技术体系和信息维度中虚拟城市在物理维度和虚拟城市中的共存,虚拟和真实集成。......
2023-10-30
2018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其中提到四个关键点:高精度城市信息模型是基础,全域布局的智能设施是前提,安全高效的智能专网是支撑,智能操控的城市大脑是重点。
数字孪生城市,如何实现这四个关键点呢?
事实上,伴随5G技术即将大规模商用,在低时延(峰值速率比4G提高了30倍)、大连接(每平方公里支持100万个传感器连接上网)、支持高速移动(每小时500公里高速移动时的数据连接)等优势条件下,城市从诞生开始,流量和数据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因此,数字孪生城市可以在定位服务和空间ID的基础上,嫁接越来越多的智能场景应用,形成覆盖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营管理的全周期城市操作系统,其中我们要把握好这几点:
第一,空间ID是把城市切分成最小的空间单元,用作操作系统的入口,为数据和信息提供构件级的空间定位,让每一栋建筑和街道都活过来。在这背后,需要在规划时搭建起城市信息化模型的底层平台,通过全局联动的电子导则和自主优化的模型体系,在决策实施之前,提供更多的模拟、推演和比选方案。
第二,通过多模块集成的传感器和高算力的边缘计算终端,城市的分析和决策能力被下放到分布式终端。同时,得益于城市数据颗粒度变得更小,生成了基于个体的ID档案,城市和用户的状况能被更加精准地追踪和预测。
第三,要建立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而不是“决策系统”。在未来,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堆积数据的集中地,而是要建立起一套针对城市空间的数据开放与交易机制。
数字孪生绝不仅仅是系统上云,或者建立一块可视化的大屏,而是要在实体城市生长的每一个环节,考虑到数字与城市生长的匹配,将智能应用与城市的脉络、软组织乃至大脑相融合。比如,不同建筑单元通过模块化的组织和更新,形成可插拔、可组合的乐高城市。这背后,是数字孪生城市一系列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包。
2019年,华为帮助江西省鹰潭市打造了5G数字孪生城市。在鹰潭市,华为布局了110万个传感器,覆盖地面、地下、天空和水体,构筑城区80平方公里的矢量数据,打造了一个城市的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和数字孪生的大脑。
仅仅几个月时间,华为通过数字孪生城市系统,为鹰潭市城区的道路照明节能30%;物联网智能水表投入使用后,鹰潭城区自来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2%,年节水240万吨;在数据模型的模拟下,鹰潭的支柱产业——铜产业,生产效率也提高了15%。
作为数字孪生城市的推崇者,华为侧重于打造智慧城市的生态圈,并且提出了业界著名的“1+1+N”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1”是沃土数字平台:集合了底层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视频云、融合通信、5G和AI等新基础设施打造的城市数字底座,也可以理解为华为的数字平台能力。
第二个“1”是城市智慧大脑:基于华为数字平台,综合不同行业的数据和能力,构建成所有智慧应用的中枢大脑。
第三个“N”指的是各种智慧应用:生态伙伴基于华为数字平台开发的各类智慧应用,诸如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教育、智慧水务和智慧治理等。
而数字孪生城市在演变过程中,本身也出现了两个新变化:
一是技术取向的平台化。业内普遍认为,从顶层规划出发的数字孪生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突破智慧城市瓶颈的关键方法。因而导致政府的采购模式,逐渐从以渠道为主转变为以平台为主。
二是商业结构的生态化。数字孪生城市终究还是要服务于民众。以往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多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或相关企业一起来推动。但将来还需要衔接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形成一个多边生态的新型商业模式。
就像美国社会学家米切尔·邓奈尔在《人行道王国》这本书中提到的,一座城市的活力需要落地到人行道、社区这些微观部分,这才是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毛细血管。
城市的原型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期。如果说在工业文明时代,我们以效益和规模为核心目标,以钢筋水泥的“铁公基”为主要形式,那么,我们现在正转向一个更加柔性、智能、物理和数字结构的社会。
数字孪生城市是变革的前提条件,是信息技术单点突破和集成创新之后的新起点,也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有关解码智能时***新未来认知的文章
数字孪生城市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层面的广泛应用建立起来的。数字孪生城市就是通过构建城市的物理世界和网络虚拟空间的复杂系统,一对一的通信,相互映射和协作交互,在网络空间中创建匹配和对应的模型。数字孪生城市的本质是虚拟空间中对城市的映射,也是支持新型智能城市建设的复杂综合技术体系和信息维度中虚拟城市在物理维度和虚拟城市中的共存,虚拟和真实集成。......
2023-10-30
城市服务以人为本,当前较为常见的用户画像局限于少量基础标签和部分行为属性,是数字孪生的初级形态。此外,当服务对象处于某个现实场景当中,将引发人和场景两个数字孪生体间的关联,启动相关的服务,给人提供情景交融、前所未有的惊喜体验。......
2023-10-30
数字孪生技术在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场景非常庞大,在未来,它会在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应用场景涉及各个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数据共享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依托数字孪生城市打造智慧城市更是深度融合了虚拟互联的概念和技术。在不同的智慧城市中,数字孪生城市模型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不同城市服务......
2023-10-30
雄安新区提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首创“数字孪生城市”概念。从城市的机械还原论到复杂系统论是数字孪生城市超越以往智慧城市方案的根本区别。......
2023-10-30
根据式(3-1),数字孪生五维概念模型如图3-2所示[12,16]。图3-2数字孪生五维概念模型数字孪生五维模型能满足上节所述数字孪生应用的新需求。......
2023-10-30
当把数字孪生视为现实世界实体或系统的数字化表现时,更注重架构引领、模型驱动、数据驱动、虚实融合要求。数字孪生的展现能力要求对数字空间中定义的客体的静态和动态内容进行展示。......
2023-10-30
以航天器数字孪生体为例,其组成元素如图4-1所示。在航天器制造阶段,航天器数字孪生体的演化和完善是通过与产品实体的不断交互开展的。因此,如何实现航天器制造过程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有效信息提取与可靠传输是实现数字孪生体的前提条件。......
2023-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