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孪生城市方案存在的仿数分歧:以数据逻辑为核心的塑造城市模型

数字孪生城市方案存在的仿数分歧:以数据逻辑为核心的塑造城市模型

【摘要】:互联网、通信、安防、AR和大数据等厂家,相继推出自己的数字孪生城市方案,这其中就存在明显的仿数分歧。所谓仿数分歧,指的是数字孪生城市厂家在“仿真”和“数据”上的分歧。但他们更倾向于数据逻辑,认为真正的数字孪生城市是通过计算机视觉与数据中台等技术,采集分析城市数据,在互联网空间塑造一个数字层面的城市。事实上,仿真派和数据派并非真正的对立关系,企业也是从自己的原生核心业务出发。

与欧美地区相比,数字孪生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百家争鸣

雄安新区打响了第一枪之后,一阵“数字孪生城市”的浪潮在中国全面铺开。互联网通信安防、AR和大数据等厂家,相继推出自己的数字孪生城市方案,这其中就存在明显的仿数分歧。

所谓仿数分歧,指的是数字孪生城市厂家在“仿真”和“数据”上的分歧。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张仿真的多是AR、VR等空间信息厂商,他们倾向于视觉感知,主张在智慧城市框架上建立一个“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通过新型测绘、标识感知、虚拟现实和模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城市的三维重建。

比如,51WORLD是一家国内的虚拟现实公司,它开发的51City OS园区虚拟系统,可以对一个产业园进行完整的3D还原,可以查看和调取任意位置的监控画面,还可以针对火灾等异常情况进行仿真模拟救灾。

不过,“仿真”并不是数字孪生的标准答案。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大华的“城市之心”以及佳都科技的“数字孪生”方案中,全然没有提到建模与仿真等要素。

这类平台型企业认为,建模和仿真在一些局部场景可能会用到,比如仓储物流、社区或园区管理等。但他们更倾向于数据逻辑,认为真正的数字孪生城市是通过计算机视觉与数据中台等技术,采集分析城市数据,在互联网空间塑造一个数字层面的城市。

比如,在杭州市萧山区,阿里巴巴开发了应急车辆“绿波带”监控,通过在数字孪生城市上进行动态交通的模拟,达到秒级精准预测,实时为救护车规划最优路径,同时自动调控红绿灯。在测试中,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救护车一半的通行时间,且对其他车流的影响非常小。

事实上,仿真派和数据派并非真正的对立关系,企业也是从自己的原生核心业务出发。对于数字孪生城市而言,两者都很重要,但显然都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