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维智能时空连接人、物、城市的无缝体验

多维智能时空连接人、物、城市的无缝体验

【摘要】:首先,低精度到高精度的智能时空是如何实现的呢?其次,从室外向室内,也是智能时空的发力点。iBeacon是苹果公司推出的蓝牙定位技术,根据用户的位置和需求,提供智能化的电子信息服务。高精度、室内和场景化是智能时空的三个特性,通过提升机器颗粒度更细的时空感知,为位置服务提供多维的方向感。无论是位置服务还是智能时空,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人、物、城市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

当然,除了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之外,位置服务的技术框架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开始过渡到智能时空阶段,呈现出从低精度到高精度、从室外向室内、从坐标化到场景化的趋势。

首先,低精度到高精度的智能时空是如何实现的呢?

在城市的车辆管理中,如何确定汽车90°方向的行车是一项很难的技术。传统的方式是设置定时红绿灯,但这种方式不够灵活。如果使用摄像头,采集数据也不能实时反馈。来自上海的定位服务企业——千寻位置,通过对城市道路进行建模,实现动态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为车主实时反馈90°方向的车流情况。

其次,从室外向室内,也是智能时空的发力点。

相较于以GPS为代表的室外定位技术,室内定位是一个大众比较陌生的领域。

由于受建筑物遮挡严重,卫星信号在到达室内环境时信号较弱,使得其在室内环境无法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通过Wi-Fi、蓝牙、地磁、卫星信号、基站定位和惯导等技术,实现对人、设备、物体等在室内空间中的精准位置感知,就是我们所说的室内定位。

室内定位技术可以从信号和算法两种维度去区分。从信号上看,LED可见光、超声波、无线通信信号(蓝牙、Wi-Fi等)均可用于定位。从定位算法上看,有指纹定位、三角定位和时间到达等常用方法。

其中,可见光定位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只对光源调制特定的高频闪烁信号进行定位,弊端在于对用户手持设备角度有要求,否则将阻碍光敏传感器的信号接收,无法定位。而蓝牙定位技术也是业界主推的技术之一,但其信标的覆盖范围小,硬件铺设成本高,同时硬件铺设面临场景限制,也约束了蓝牙定位技术的商业推广。

来自中国深圳的数位传媒科技,在物理模型上并没有限定仅以某一种信号进行位置判断,而是兼容了多种手机可感知的信号;同时在定位算法上,通过射频识别、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构建的物联网平台上,对室内空间中不同位置特征进行提取,最大限度分辨位置间差异并实现最终定位,解决了位置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盲区。

最后,从坐标化到场景化,让智能时空更具备万物互联的感知能力。

iBeacon是苹果公司推出的蓝牙定位技术,根据用户的位置和需求,提供智能化的电子信息服务。目前,基于iBeacon的场景智慧化建设已经落地,比如北京恭王府、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等,游客在参观过程中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会获得当前历史文物的实时讲解。

高精度、室内和场景化是智能时空的三个特性,通过提升机器颗粒度更细的时空感知,为位置服务提供多维的方向感。

无论是位置服务还是智能时空,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人、物、城市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对于智慧城市而言,位置服务就像是智能化的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