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智慧城市在新冠疫情中的作用与问题

智慧城市在新冠疫情中的作用与问题

【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从上线疫情服务平台、开放远程办公,到数字化防疫设施等诸多方面,智慧城市开始由点及面地展现出它的能力。在这次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武汉还是在其他非疫区省份的联防联控中,社区治理和智慧科技手段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治理方式不是一个既定规则,在一些突发事件上,智慧城市还会智慧吗?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从上线疫情服务平台、开放远程办公,到数字化防疫设施等诸多方面,智慧城市开始由点及面地展现出它的能力。

比如,在北京清河火车站,由百度提供的智能化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用非接触、安全可靠且无感知的方式,对体温超出一定阈值的流动人员发出异常预警,从而遏制病毒传播。

而在东北,科技公司泰瑞数创建设了社区疫情防控平台,不仅利用数字孪生底座上的人房信息数据,精确定位疫区来访人员,还可以发现需要隔离观察人群的实景三维地理位置,还原行踪轨迹,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疫情管理系统。

在这次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武汉还是在其他非疫区省份的联防联控中,社区治理和智慧科技手段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在浙江启动的健康码,上海开展的智慧社区人脸识别,北京采取的蔬菜等生活物资登记,重庆为企业复工研发的“渝康码”,等等。

但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特别是时空轨迹数据不全、精度不高,城市网格管理的精细程度不够,数据共享程度不足,公民知情权与数字隐私权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

如何解决呢?针对智慧城市治理模式的新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智慧城市中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未来城市智慧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打通国家、地区、省市、城市、街道和社区的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并形成基于社区服务的治理体系,构架出“城市大脑+社区细胞”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第二,全面加强“完整社区”的建设,并实现智慧社区的治理模式。社区是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群体性单元细胞,也是城市生命有机体正常运行的基础组织。

因此,我们在城市系统运行管理和开展空间规划设计时,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核心,保证城市、行政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空间的系统衔接性和嵌套性,完善“社区细胞”的自组织生存、社会服务和支持城市运行功能。

第三,全面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快速推进城乡物联网基础设施和数字货币建设,尽快形成以“全信息技术产业+全工业制造门类”相结合的生产体系。

疫情之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虚实结合”。“虚”指的是加强基于人的数字身份、数字货币体系,以及物联网物资数字化的工作。“实”指的是加强基于大数据的云端工作平台建设,加强以物联网为代表的基建设施建设,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系尽快形成一个物联中国、数字中国、信息中国和智慧中国。

智慧城市为我们带来的社会福利显而易见。但是,发展智慧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策、技术和需求的综合推动。随着信息技术向更多产业渗透,城市各系统间的数据必然会强关联,进而形成城市经济的高耦合发展,这个过程势必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