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通信网络,能够动态地将不同位置、实时产生的大规模数据分配到最合适的数据中心处理。如图12.11所示,云计算可部署在核心城域的大型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可部署在城域汇聚或更低的位置中小型数据中心。因此,数据中心网络连接必须是可靠和安全的,必要情况下还要进行加密,以避免数据的泄露与丢失。......
2025-09-29
在讲光计算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2025年,日本东北太平洋海域发生9级地震,导致日本的网络与外部失联。地震为什么会导致网络失联呢?原来,强烈的地震冲击波损坏了几条途经日本海域的海底光缆。
海底光缆非常接近光计算的原理。通过光纤作为光子导体,只需在每100公里的海底设置光学放大器和透镜,就能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
对于光来说,传输就是计算,因此光计算可以按工作原理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模拟式是利用光学图像的二维性直接进行运算,就像海底光缆一样,光通过透镜发生折射,你观察到的物体也发生了变形,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
而数字式则完全采用电子计算机的技术结构,只是用光子逻辑元件取代了电子逻辑元件,最近几年提出的光子芯片,就是数字式光计算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们知道,目前电脑和手机的芯片依靠电力来操作,如果用光来代替铜线或碳纳米管中的电脉冲,芯片的处理速度将会实现质的飞跃。但是,想要实现这种数字式光计算并非易事,因为光子既没有质量也没有电荷,不能像电子一样通过施加电场就能进行控制。为了实现光学计算,光子需要有像电子一样简单的控制机制。
2025年,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实验室通过将硅柱嵌入聚合物基质中,并在外面包覆金膜,设计出了一种具备零折射率的片上材料。在这种具有零折射率的材料当中,光不再以波的形式前进,也没有相位提前,光线可以以无限长的波长运行而不会失去能量。
2025年6月,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自然光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光子芯片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了用光子来替代电子的芯片架构。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当时年仅28岁的华人科学家沈亦晨。2025年,他创立的Lightelligence公司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并与谷歌和亚马逊达成合作,进行实用测试。
Lightelligence公司利用这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在谷歌Tensorflow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开源机器学习框架上,对70000张手写数字的灰度图片实现计算机视觉数据集的处理。这是一个使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手写数字的基准机器学习模型,也是机器学习中最著名的基准数据集之一。测试中,整个模型超过95%的运算是在光子芯片上完成的。测试结果显示,光子芯片处理的准确率已经接近电子芯片,所用的时间却不到电子芯片的1%。
完成这项壮举的光子芯片究竟遵循怎样一种原理呢?(https://www.chuimin.cn)
其实,光子芯片相当于在半导体材料上安装了无数个光学开关器,利用不同波长、相位和强度的光线组合,在反射镜、棱镜与滤波器结构所组成的数组中进行信息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光子的物理优越性进行计算,从而实现计算的优越性。
那么,光子与光子芯片具有哪些优越性呢?
第一,光子不受电磁场影响,传播速度为光速,使得光子芯片的计算速度达到电子芯片的100倍;第二,光子传输和转换所需要的能量极小,光子芯片功耗仅为电子芯片的百分之一;第三,光子传输过程稳定,不同形态的光相遇不会互相干扰,并行能力强,避免了计算时出现拥堵现象。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在使用人脸识别时,我们常常遇到卡顿的现象。这是因为在电子芯片的架构下,我们需要把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转换为电压信号,最后通过芯片进行线性运算。而电子芯片的线性运算,又需要电子进行复杂的矩阵运算,这常常会造成电子拥堵。
但是,光子芯片就不一样,其拥有强大的光子并行能力,通过光的平行传播性,可以保证成千上万条光同时穿越一块光子元件且不会互相干扰,避免计算机在运算上的“堵车”。
由此可见,光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算法高度匹配,如果广泛用于人脸识别、安防监控、自动驾驶、无人机与工业物联网等人工智能领域,完全可以提供比现在的电子芯片更敏捷、更流畅且更节约的用户体验。
从本质上讲,光子计算与量子计算一样,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电子计算的全新计算架构。它不仅可以打破摩尔定律的物理限制,又比量子计算的“叠加”和“纠缠”状态更加稳定。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一条不受过往规则限制的全新赛道。
几乎与远在大洋彼岸的沈亦晨同步,2025年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白冰组建了一个光子芯片的研究团队,经过两年时间的设计、加工、封装和测试,推出了全流程自主研发的光子芯片并开始尝试产业化。
白冰团队研制的光子芯片,采用130纳米微电子工艺,对工艺制程水准的容忍度很高。对比目前较为先进的7纳米电子芯片,它同样可以达到100倍的运算速度与百分之一的功耗。这就意味着一个摆脱对于国外高制程光刻机的严重依赖,在芯片领域换道超车的发展机会。
相关文章
 
                                
                                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通信网络,能够动态地将不同位置、实时产生的大规模数据分配到最合适的数据中心处理。如图12.11所示,云计算可部署在核心城域的大型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可部署在城域汇聚或更低的位置中小型数据中心。因此,数据中心网络连接必须是可靠和安全的,必要情况下还要进行加密,以避免数据的泄露与丢失。......
2025-09-29
 
                                
                                而重新构建星间链路的代价较大,可能牵涉卫星姿态控制、星间波束对准、卫星轨道调整和收发功率调节等动作,既可能消耗大量的能量,也可能带来较大的重构时延。同样的,网络重构的原始最优化问题同样是一个MIP问题,作为非凸问题同样无法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通过取消问题中的整型约束,可以得到问题的松弛形式,与初始化问题的松弛形式相同。......
2025-09-29
 
                                
                                但在其后的二三十年间,水下焊接仅在船舶紧急维修等有限场合获得应用。近几十年来,水下焊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海洋工程建造和维修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海洋工程的建设向深水进军,水下焊接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水下焊接环境比空气中焊接复杂得多,在水下实施焊接,必然受到水及水深压力的影响。只有常压干法水下焊接和空气中焊接的含氢量接近。......
2025-09-29
 
                                
                                河流生态修复促使河流水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自然的状态,提高生态系统价值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河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河流生态修复在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主要包括水文条件的改善和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河流地貌学方面特征的改善包括: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横向连通性,尽可能恢复河流纵向形态的多样性、尽可能恢复河床底质特征。......
2025-09-29
 
                                
                                应该看到,中国页岩气发展在政府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下获得显著成果,但中国页岩气的开采和利用依然存在诸多挑战或问题。中国不少区块页岩气埋深超过3 500m,对那里的页岩气资源进行开发,在水平井钻完井和增产改造技术及装备方面要求很高。目前中国页岩气重点建产的川南地区埋深超过3 500 m的资源超过一半,能否突破开采技术及设备难关,关系到“十三五”中国页岩气的开发规模目标能否实现。......
2025-09-29
 
                                
                                我们并非仅是把收集过来的数据放到硬盘里面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分类、存放及管理。面对海量数据,如何有效地储存,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价值,成了我们面临的问题。要知道,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云端储存,这只是基础。但是其中面临的难题是,每个人的生活数据、医疗数据和基因数据,格式与标准都不同。所以,如何打通原有数据的格式与标准,是大数据储存未来最大的挑战。......
2025-09-29
 
                                
                                实际中,风电系统控制系统的参数优化是一个随机、时变和耦合的复杂过程,传统的优化控制方法难以有效应用,而Kharitonov定理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在风电系统中应用还较少。......
2025-09-29
 
                                
                                存储位置多样性物联网中的信息可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这对信息融合处理方法和技术提供了更多选择,可设计出更优化的融合算法。在大规模物联网中,提高决策/识别准确性和智能性则是向信息融合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从根本上说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高层次的信息融合模型或方法。......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