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区块链共识机制与社会信任的区别与联系

区块链共识机制与社会信任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要知道,在某些区块链项目中,共识机制也可以被创始团队直接修改。事实上,我们想要区块链进一步地深入发展,除了区块链本身的共识机制之外,更需要形成我们现实社会的共识机制。而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信用。但是,我们如何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上,形成真正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才是真正推动社会协同最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在某些区块链项目中,共识机制也可以被创始团队直接修改。这不就是中心化的体现吗?所以,未来的区块链项目必须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机制和制度,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有交易就有交易纠纷,能否有效处理交易纠纷是交易网络能否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淘宝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心化地由官方来处理买卖双方出现的交易纠纷的。但我们发现这个成本很高,而且很多时候客户不满意。淘宝从2012年开始引入去中心化的方法,由社区认同的陪审团仲裁交易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个机制启动也经历了几年的孵化期。

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社区,如何处理交易纠纷,甚至欺诈等恶意行为?如何决策?谁对什么问题可以有什么影响力?事实上,我们想要区块链进一步地深入发展,除了区块链本身的共识机制之外,更需要形成我们现实社会的共识机制。

这怎么理解呢?

虽然区块链能够大幅降低信息不对称,但客观的信息价值是非常有限的。我们除了要考虑信息本身的价值是否足够高之外,还要考虑大家对同样的信息判断是否一致。

而有价值的商业信息,通常都是复杂的信息,需要主观及专业的判断。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所谓的客观信息,信息都是主观的;是人的判断的不一致,带来了最后决策的不一致。

商业,在看得见的未来,还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信息的透明和对称,只是提高了判断力的价值。目前区块链的讨论,对商业和信用的理解过于机械和简单。

而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信用。在现实社会中,信用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来日积月累。比如你接触一个合作者,从他的资料开始,到他的能力、他的动机,最后到你们能否达成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双方都需要多次挑战彼此的信用。

淘宝的成功,就是一个长期建设信用体系的过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淘宝上都存在一种很猖獗的恶劣行为,叫职业差评师。也就是有人在淘宝装成买家,在卖家那里购买商品后威胁卖家,如果卖家不把这个商品送给他,他就会给卖家打差评,这就是典型的勒索。如果卖家不服从这个勒索,就可能得到一个差评,影响未来的销售。这也是在建立信任体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商业信用的问题是需要一点点去克服的,无法一蹴而就。当时淘宝花了很大的力气,设计了很多的机制,经过两年左右的实战和算法的演化,最后才基本上把差评师这种恶劣行为给打压下去。

此外,支付宝也是从担保交易开始建立最基本的信任,然后通过广泛参与的点对点的评价体系,形成了对每一个卖家的基本信用评价,到成立长期的专业打假和反欺诈团队,都是为了建立信任。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只要解决信任的问题,市场就能繁荣。但实际上,这句话要落地,是长期不断迭代的结果。就像淘宝的案例,这些机制都是长期互动积累下来的。区块链如何在透明记账的基础上建立去中心化的信任体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这正是机会之所在。

区块链是假定在没有信任的情况下怎么产生尽可能大的共识。这些共识是写在算法当中的,所以已经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但是,我们如何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上,形成真正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才是真正推动社会协同最重要的因素。能在越大范围产生越高的信任,就能获得更广泛与更深入的协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区块链注定要在现实世界中东奔西突,分布式商业能否达到或超越既有商业的效率?区块链的颠覆性,在激烈的现实冲突中如何被化解?区块链又如何完美地平衡效率、公平和安全这三大关键因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还无法给出答案。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区块链带来的变革,不仅是在技术与模式上,更是直面人性的。我们只有在这个高度上,理解区块链,理解通证经济,才能对这一新的历史机遇,抱有足够的敬畏心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