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通证经济:价值的可流通载体

通证经济:价值的可流通载体

【摘要】:究其本质,通证其实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简单来说,就是价值的载体。通证自然不是货币,但在通证经济的生态中,它是能够对标现实价值的介质与载体,并且这种价值载体也能传递流通。通证经济是以区块链作为技术载体的,因此保证了其作为凭证的可识别和防篡改特性。同时,通证的凭证范围相当广泛,无论是一只股票还是一栋房产,抑或是个人信用与权利,都可以作为通证登记在区块链上。

最初,很多人把通证单纯地理解为数字货币。在公众认知不足的情况下,一大批坑蒙拐骗的ICO(首次币发行)项目开始泛滥,虽然最终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惩与封杀,却也一度将区块链行业引入歧途。

究其本质,通证其实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简单来说,就是价值的载体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可流通。说到可流通,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货币了,货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广泛的流通手段。相比货币,通证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通证自然不是货币,但在通证经济的生态中,它是能够对标现实价值的介质与载体,并且这种价值载体也能传递流通。

其次,我们来聊一聊凭证。凭证可以理解为确权,它是一种证明手段,更是一种社会共识,同时又代表着相应的价值。通证经济是以区块链作为技术载体的,因此保证了其作为凭证的可识别和防篡改特性。同时,通证的凭证范围相当广泛,无论是一只股票还是一栋房产,抑或是个人信用与权利,都可以作为通证登记在区块链上。

只有确权,才有流通。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人类所有的权益证明都能够通证化,那就拥有了保护隐私、防止篡改与可以追溯等属性,也就有了可以高频自由流通的前提。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通过劳动为公司创造了100元的价值,但最后我们只获得了50元的工资报酬,剩下的50元被公司股东拿走。这里面最大的矛盾,是我们创造了价值,却没有获得对等的权益。

不过,通证化的组织形式,带来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它因为去中心化,让运营成本更低;因为智能合约,让运营效率更高;因为共识机制,让运营过程更公开且公正。更重要的是,就像比特币一样,因为通证,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同等的地位和权益。我们创造了多少价值,系统就会奖励给我们多少通证。

这就是通证经济的理想模型,即利用区块链系统,让通证进入流通环节,让所有生产要素在系统中自动协作,使权益与资源的配置更加精细也更加合理。